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鄚氏河仙政权(“港口国”)与18世纪中南半岛局势(3)

二、港口国、昆大吗、本底国:东西方文献中的河仙
    河仙政权,17世纪、18世纪西方文献称之为Can Cao,Canear,Ponthiamas,Po-Taimat,而在中国文献则以港口国、昆大吗著名。18世纪中叶曾经游历越南的法国人波微(Pierre Poivre)把河仙称为一个名为Canear(即港口)的小邦:
    从马来之陆地及岛屿可北抵一小邦,其名为Canear(即港口),海图则称为Ponthiamas。……曾有一中国人(即鄚玖)抱着其国人天性之慎重及机警,乘其商船屡访其地。他看到此地比诸其故乡远为肥沃而被弃于荒废,甚为惋惜,乃决意予以开发。依其计划,他招致数目可观之华人及邻近诸邦之农民,并获得临近最有力王侯之保护及其所派卫兵,而开发经营此地。……他以纯然赠与方式将土地分给农民,未曾向人民强制赋役或征取营业税等税款……他还购买为开发土地所需之所有农具以颁发农民,其领域已成为勤勉之人民安居乐业之处……不久,森林被伐开,荒土变成良田,从河川所引之运河四通于田间,而丰裕之收成予农民以充足之粮食,且为殷盛商业之货物[10]85。
    清康熙开海以后,安南、广南与华南地区海上交通贸易越来越多,人员交往随之增加。鄚天赐与清朝广东等地仕绅、名流有密切联系。罗天尺《五山志林》记录了一则“番官赠银”的故事,抄录如下:
    鄚天赐少年能诗,酷嗜词翰,自署“文章自本中原气,事业留为异国香”。华人至安南贸易,乞粤人诗歌以献。一日,于内苑宴请至河仙贸易者,谈论诗词,问余语山先生,贸者答曰:“人间福人,父子祖孙,登甲乙榜,齐眉四代,年跻九十,健步豪吟。”次问顺德儒士梁仲鸾,答曰:“与余公有云泥隔,年七十,贫而无子。”鄚天赐闻而太息,谓:“君反日,愿以相闻”。稍后特遣番官四人送珍贵沙木一具赠仲鸾,市其值二百余金,以赡余年。乾隆壬戌年(七年,1742),罗天尺遇梁仲鸾于广州海幢寺,谈论及此,仲鸾为诵《谢赠櫘诗》。罗天尺叹曰:“外国番官,有此怜才好义之士,人可以地限哉”[14]57-58。
    文中“安南国河仙镇有莫姓者,为番官”,就是指鄚天赐。鄚天赐文章负有盛名,“文章自本中原气,事业留为异国香”,声名远扬,受到罗天尺等粤中文坛名宿的赞许。罗天尺,清前期著名诗人。字履先,号石湖,顺德人,年轻时即以知识渊博闻于乡里,擅长诗歌,深受经学家惠士奇器重,居“惠门”诸子之首。郑虎文《顺德罗孝廉天尺诗文稿序》谓:“罗孝廉以诗文雄踞坛坫者三、四十年,广东人推名宿,率以孝廉为称首”[15]240。引文中关于佘语山、顺德儒士梁仲鸾的记载,也说明当时前往河仙做生意的中国商人也受到鄚天赐的厚待招待,河仙与广东建立起多方面的关系。
    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向朝廷上奏了广州经河仙至暹罗的航程,说明河仙是中国商船常到之地,是广东至暹罗海上航路必经港口,航程约需半月至40余日。奏疏曰:
    自广东虎门开船,至安南港口地名河仙镇,计水程七千三百里。该处系安南管辖,有土官莫姓驻劄。又自河仙镇至占泽问地方,计水程一千四百里,系暹罗管辖,有土官普兰驻劄。自占泽问至暹罗城,计水程一千六百余里。统计自广东虎门至暹罗,共一万三百余里。九月中旬,北风顺利,即可开行,如遇好风,半月可到;风帆不顺,约须四十余日。……兹查本港商船,于九月中旬自粤前往安南港口贸易,计到彼日期正系十一月间……[16]711-712
    成书于18世纪初期(清康熙晚年)的中国航海文献《指南正法》,记录了“柬埔寨南港往笔架并彭坊西”的往返航程:
    港口,用乙辰看北势上昆尾齐,宜贪东,打水三托,泥沙地,正路。离浅了,用坤申十三更取真糍山。用单戌十更取大横山。用辛戌五更取小横山。用辛戌二十更取笔架山。用壬子五更取陈公屿及黎头屿。用壬子五更取乌泥浅,沿昆宰约二更见内山有塔是浅,乃彭坊西也。
    回针:笔架开船,用单己及巽己二十更,用巽己五更取大横山。若外过用乙辰,若内过用辰巽。十更取真糍山内过。用单寅十三更进南港是也[17]81-82。
    关于《指南正法》中“南港”、“港口”,向达先生并没有作特别解释,仅谓“南港:柬埔寨港口。”[17]238陈佳荣先生等称:
    南港,《顺风》柬埔寨南港往笔架并彭坊西条。在今越南湄公河口一带,或指巴沙(Bassac)河下游朔庄(Soc Trang)东面的槟廊(Bang Long),一说指古羶(Cochien)河下游的茶荣(Tra Vinh)[18]582。
    就地望而言,“南港”、“港口”在湄公河口一带大方位是不错的。然而就18世纪初柬埔寨的湄公河下游政治、经济局面而言,鄚玖统治下的河仙势力范围已经扩展到从金瓯角到磅逊湾的沿海地区,且处在上升趋势。其时柬埔寨积贫积弱,内外交困,备受广南、暹罗侵凌,委屈称臣;河仙政权巧妙地利用有利的国际时局,平衡周边各国势力,实质性地控制原属下柬埔寨后江以西的大片疆土,成为湄公河下游濒海地区的新主。河仙发展对外贸易,以“港口国”之名为东西方各国所熟知。所以,与其说“南港”、“港口”是指柬埔寨南部的某一个具体港口,倒不如说就是指鄚氏统治下的河仙地区--港口国--更符合实情。
    清雍正、乾隆年间,正是河仙鼎盛时期,鄚氏以明朝制度与文化为榜样,建孔庙,立义学,习诗书,同时兼容本土各民族文化和欧洲宗教文化,建构起一个文质彬彬、具有浓郁中华色彩的海上“衣冠文物之邦”。清人对河仙的了解明显增加,清朝文献对河仙的记录明显增多,官方对河仙也表现出颇多好感,视“港口”为一“国”,有些文献称鄚天赐为“河仙镇目”或“土官”。
    清朝官修《皇朝文献通考》对一方面称河仙为“安南、暹罗属国”,另一方面又称之为“港口国”,并称鄚天赐为“王”:
    港口国,在西南海中,安南、暹罗属国也。王郑(应为鄚)姓,今王名天锡。其沿革世次不可考。国中多崇山,所辖第才数百里,有城以木为之,宫室与中国无异,自王居以下皆用砖瓦……[19]1069-1071
    成书于1730年(雍正八年)、浙江提督陈伦炯所撰《海国见闻录》说:“广南国,亦称安南……强于交阯,南辖禄赖、柬埔寨、昆大吗,西南临暹罗,西北接缅甸。”[20]这里的禄赖,亦作龙奈、陆奈、农耐、潦濑,柴棍,即越南西贡(Sai gon,今胡志明市),其语源于东耐(Donnai)河,该河流发源于越南中圻南部山地,西南流经西贡,注入南海。1780年,阮福映为阮氏西山政权所破,流亡至柴棍,故谢清高《海录》称龙奈为旧都。昆大吗,也就是河仙。说明河仙虽然臣属广南阮氏,但是享有与禄赖、柬埔寨一样的“国中之国”的特殊地位。李长傅先生校注《海国见闻录》有一段注释:
    昆大吗,即南圻西南部之河仙(Ha tian)。暹罗,即Ban Tnaimas,为十七世纪末明遗民鄚玖(mac low,雷州人)所开辟,一七○八年,广南王授河仙总兵职。一七三六年,其子天锡(本名天赐)袭封琮德侯。其时河仙为暹罗湾东岸贸易港,华侨及各国外侨云集,有“小广州”之称[20]。
    《海国见闻录》附录“四海总图”,交趾、广南以南标有“占城”、“禄赖”、“柬埔寨”、“昆大吗”等地名,“昆大吗”被标在海中一个大岛。这与王大海所著《海岛逸志》所附两幅相关航程的海图一样,“安南”与“港口”分开标注,港口单独标在一个与安南有相当距离的岛屿上[21]1-2④。可见河仙在清人心目中具有特别的“属国”地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