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塑造角色意识,承担社会责任,发扬“出史入道”的精神。如果说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民族记忆,史学研究者实际上就担当着作为民族记忆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史学研究不仅是史家本身应有的职责,也是史家通过研究历史与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实践形式。史家的角色意识与社会责任,至少在两个层面会影响到史学的发展趋向,第一是史学的求实精神,第二是史学的经世致用。这样的角色意识与社会责任,应当成为当前对史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如果说当年孔子因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么对于今天的史学工作者,更应该在社会变革转型的关键时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总而言之,研究历史要有“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精神。 第二,紧握时代脉搏,在社会变革转型中凸显大时代精神。在李大钊的史学思想中,“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他看来,一切事物归根结底都以“时”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地对待过去与未来、新与旧的关系,要以“时”为标准不断地弃旧图新。当前的史学研究同样应以此为基点来展开。尽管实证是史学的重要特点,但是实证不是史学研究的全部,史学的真正使命恰在于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探求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倾听时代呼声的过程中探究史学,在解答时代关切的问题中体现史学应该具有的时代精神。 第三,发掘问题意识,在讨论攻克重大问题中激发开拓精神。直面问题开展研究,原本是史家应有的素养,这也是当年李大钊研究史学的重要逻辑起点。但是这些年来的史学研究实在缺乏热烈而生动的局面,许多应该由史学讨论的问题却“集体失语”,许多该由史学来解决的问题却“集体出逃”。没有问题就没有焦点,没有焦点就无法聚合力量。研究历史就是研究矛盾。研究历史上的各种事件,就是要研究历史上的各种矛盾,从这些矛盾中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来。“问题是史学研究的强心剂”,我们热切期望史学工作者,在研究具体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提出重大的史学问题。 第四,注重借鉴吸收,在史学话语中秉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史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打破史学壁垒,借鉴吸收相邻学科,亦是李大钊史学思想中的重要观点。但是任何事物如果走向极端,往往会南辕北辙,走到其相反的方向上去。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全球化背景下,随波逐流地追逐所谓的新潮理论,逐渐失去中国民族特色的史学研究,致使史学研究缺乏基本的学术增量,更遑论以本土化来回应西方强势的学术挑战。史学原本是一个国家的民族记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一味地拘泥于西学理论与国外名词,往往会使史学的民族性失真,缺乏坚实的历史土壤,而且也是没有研究效度的。因此,在注重借鉴吸收的过程中,秉持独立自主的精神,是史界学人需要认真思虑并切实践行的一种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