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的情况是这样,有实力的将领,觉得可以由自己来选择领袖,而且一而再这样做了,成功了。不过他们心中的领袖是一个皇帝,没有想到可以用另一种制度来代替皇帝制度。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拥戴出赵匡胤来做皇帝。 那么,在赵匡胤方面,他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他是带头打出天下来的,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早已树立了权威,已形成了一套统御的方法。现在不是,突然(或至少未准备成熟),黄袍加身成为皇帝了,这时他第一个想法是减少冲突,保持秩序。他宣称尊重原来的皇族、大臣,大家“不得侵凌”。 当时拥戴他的将领中,有一个叫做王彦升,勇将,但是“性残忍多力”。黄袍加身以后,王彦升带兵先入京城,路上遇到旧将韩通,就把他杀了。赵匡胤本来“誓军入京不得有秋毫犯,及闻通死,意甚不乐”(宋史。列传),虽然不乐,因为建国正开始,就没有对王彦升加罪。但对他“终身不授节钺”。授节钺是一种荣誉。 不过,在度过了开头的阶段之后,赵匡胤的心头一定升起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我的地位安稳吗? 说实在话,今天拥戴我,明天会不会又想拥戴另一人来替换我? 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除了自己方面要有好的表现之外,眼光自然先投向握有军权的实力派了。不过,当前还是不能动他们的。宋朝开始时的年号是建隆,共四年。建隆之后,干德初年,赵匡胤考虑成熟,行动了。 是和平的行动。 扶助赵匡胤为帝的实力派有石守信等人。君臣相处还很不错,常常一起饮酒。一晚,与石守信等饮酒,酒意差不多的时候,赵匡胤说话了,说他现在做天子,其实没有做节度使时快乐,睡不。《宋史。石守信传》记载,赵匡胤与石守信等的对话是: “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 石守信等连忙顿首,道:“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 好了,赵匡胤把内心的话端了出来。没有提到直接删除他们的兵权,但是说明他感受到的危机:“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石守信连忙说,“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这时赵匡胤提出建议,建议他们去好好享受余生,他说: “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请你们交出兵权,交换条件是让你们有条件“多积金,市田宅”,一直到子子孙孙都享福。石守信等人完全明白了,连忙谢恩。第二天,大家都说身体不好,“皆称病,乞解兵权。”于是“帝从之”,“赏赉甚厚”。 这就是出名的“杯酒释兵权”历史事件。 “杯酒释兵权”是美谈,因为是和平的过程。 非常可惜,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却不能够出现“杯酒释皇权”。如果赵匡胤举起酒杯,说的是:皇帝这个位子实在不好做,始终是要大家扶持的,倒不如我们大家每隔多少年,就选举一个出来吧。若果竟出现这样事,历史就大大不同了。 当然,那时还不可能。 石守信等人删除兵权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也实践诺言,石守信后来“积财钜万”,信佛,建寺。不过他也很贪婪,做官时“专务聚敛”,建佛寺时对民工不给佣值。他的儿子玩打猎,“畜鸷禽兽数百,令官健罗鸟雀饲之”。 开国时期的另一老将薛怀让,“好畜马驼,……有马百匹,驼三十头”。看来那时老将“奉旨”享乐,似乎成为风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