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形成和发展初探(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4:11:59 《新疆社会科学》 钱伯泉 参加讨论
三早在9世纪初,回鹘人广泛活动于西域,并在西部名城八拉沙衮驻以重兵,又将众多回鹘部落迁居于此城四周,因此,西域西部的回鹘居民人数大增。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破灭,天山南北为黠戛斯和吐蕃的联军攻占,八拉沙衮城及其四周的回鹘驻军和民众奋力坚守,得以自存。大约9世纪70年代末,八拉沙衮的驻军长官兼回鹘首领自立为毗伽阙·卡迪尔汗,创建了喀喇汗王朝西回鹘国,其早期疆域包括锡尔河流域、阿姆河流域的中上游。10世纪前期,喀喇汗王朝扩展至帕米尔高原,迫使疏勒国(今新疆喀什地区)成为附庸。11世纪初,喀喇汗王朝征服于阗,与龟兹回鹘国在阇(今新疆且末县)接界;接着又征服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佛国龟兹,与高昌回鹘在布古尔(今新疆轮台县)接界,喀喇汗王朝西回鹘国的疆域始达塔里木盆地中部。 喀喇汗王朝发生的头等大事,是回鹘统治者及其民众皈依伊斯兰教,它导致回鹘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其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为之一新,从而完全不同于回鹘汗国时期及以后的甘州回鹘国、龟兹回鹘国和高昌回鹘国的回鹘。 喀喇汗王朝的伊斯兰化,对统治民族回鹘和被统治民族粟特、西突厥诸部和塔里木盆地的原住民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批阿拉伯、波斯的宗教人士进入喀喇汗王朝境内,或者成为汗国的国师,或者充当各地的宗教首领和大小清真寺的阿訇和伊玛目。在汗国境内的城市和乡村,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和附设在寺内的经文学校,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自上而下,包括可汗、贵族、官吏和平民,不分老少,或在清真寺中恭听阿訇和伊玛目宣讲伊斯兰教法和教义,或在家中虔诚的做着一日五番的乃玛孜,勤练“五功”。《可兰经》和《圣训》的哲理和教条,深入于广大群众的心灵深处。一切政治、经济、宗教仪轨、生活习惯,都按《可兰经》中规定的准则行事。所有的人都过伊斯兰教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饮食起居无不严格遵奉伊斯兰形式。婚礼、割礼、丧礼也都按伊斯兰仪轨操办。学习和应用阿拉伯语文和波斯语文成为社会的时尚,原来官方通用的回鹘语文反而退居次要的地位。以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写成的伊斯兰教经典、文学和哲学著作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民众,人人皆以穆斯林为豪,满脑子充斥伊斯兰情绪,仇视一切异教徒,甚至对不信伊斯兰教的同祖、同宗和同族的高昌回鹘和龟兹回鹘(撒里畏兀儿),也充满敌意,经常对他们发动“圣战”,进行疯狂的抢掠和血腥的屠杀。于是,天长地久,深刻伊斯兰化的结果,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文化模式和生活习俗滋长和发展起来。由于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居民多为粟特人、西突厥诸部和阿拉伯、波斯移民,伊斯兰教在他们中间流传较早,回鹘统治者的人数不多,因此喀喇汗王朝的伊斯兰化对那里的影响不甚明显。但是,东部喀喇汗王朝的情况就不同了,这里的回鹘人是主体民族,西突厥诸部和土著民族受回鹘同化的程度较深,正是这里的伊斯兰化,不但最后消除了回鹘与西突厥诸部和土著民族的差异,而且使他们共同脱胎换骨,为其后来形成维吾尔族奠定一定基础。 四公元1134年,东部喀喇汗王朝的可汗易卜拉欣邀请西辽皇帝耶律大石入国平定葛逻禄人和康里人的叛乱,事后即归附于西辽。耶律大石及其统领的契丹人虽然都笃信佛教,但对属国的臣民却实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因此,伊斯兰教在畏吾儿人中依旧盛行不衰。 公元1211年,被成吉思汗击灭的乃蛮部王子屈出律逃奔西辽,受到西辽皇帝直鲁古的保护。但是屈出律忘恩负义,篡夺了西辽的统治权。屈出律在东部喀喇汗王朝地区倒行逆施,肆无忌惮地压制和迫害伊斯兰教信徒。他率军亲临喀什噶尔,给每户穆斯林家庭派驻一名佛教徒士兵,监视和欺凌户主和家人。他还远征和阗,强迫这里的穆斯林改信佛教,甚至在城门上钉死敢于反对的伊斯兰教首领--和阗的大依玛目阿老丁·穆罕默德(14)。于是,这里的畏吾儿人对屈出律恨之入骨。 由于屈出律先后杀害了已经投归大蒙古国的海押立地区(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的葛逻禄部首领阿厮兰汗和阿力麻里地区(今新疆伊犁一带)的葛逻禄首领斡匝儿,成吉思汗大怒,公元1218年,派遣大将者别和速不台率领大军西征屈出律。屈出律闻风而逃,蒙古军进占和阗和喀什噶尔,并在帕米尔高原的萨雷阔勒岭山谷中擒杀屈出律。接着派驻和阗和喀什噶尔的大蒙古国官员宣告当地居民皆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对穆斯林加以保护。畏吾儿人从此过上安定而又轻松的生活,对蒙古统治者大为欢迎。 公元1219年至1225年,成吉思汗率众亲征花刺子模国获胜,东归以后,即将其统治区分封给诸子。二子察合台分得焉耆以西的塔里木盆地、伊犁河谷、阿姆河流域与锡尔河流域的西辽故地,于是塔里木盆地中部和西部的维吾尔人进入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时期。蒙古高原的朵豁剌惕部举族西迁,被察合台汗安置在塔里木盆地和伊犁河谷,其牧民转徙于山间牧地和草原之间,与从事农耕、手工业和商业的畏吾儿人互不相干,往来很少。而作为统治集团成员的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则往往长居于城镇中,与畏吾儿人和平相处,交往甚密。由于蒙古人信仰萨满教,与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有一条高深的宗教信仰鸿沟,互相融合和同化的现象久久不曾发生。 朵豁剌惕部首领播鲁只不满于察合台汗合赞的统治,公元1345年,他从草原上找到也先不花汗的儿子秃黑鲁帖木儿,将他带至朵豁刺惕部的统治中心阿克苏城。两年后,合赞汗被其臣属杀害,察合台汗国西部陷于一片混乱,播鲁只拥立秃黑鲁帖木儿为汗,创建了东察合台汗国,将他送回汗国的都城阿力麻里(今新疆伊犁地区的霍城县),其疆域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和伊犁河谷(15)。 朵豁剌惕部蒙古人与畏吾儿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结果是逐渐为畏吾儿人所感染,对伊斯兰教慢慢有了兴趣,一些部落首领和普通民众甚至秘密改信了伊斯兰教,这种现象在喀什噶尔、和阗和阿克苏更为普遍。当秃黑鲁帖木儿16岁、刚被播鲁只邀请到阿克苏时,就曾会见伊斯兰教沙黑·扎马鲁丁,亲听了他的一番说教,并向沙黑表态,如果他能成为汗王,一定皈依伊斯兰教。18岁时,他返回阿力麻里,果然成了汗王,这时扎马鲁丁已死,其子大毛拉阿儿沙都丁遵照父亲的遗嘱,到阿力麻里会见秃黑鲁帖木儿汗。秃黑鲁帖木儿当即举行了入教仪式,正式成了一名穆斯林,并且劝导和督促大臣和子民们效法于他: 人们大声欢呼,当天有十六万人剪掉长发,皈依了伊斯兰教。当时,这位汗行了割礼。于是伊斯兰教的光辉驱散了不信的阴影,伊斯兰教在察合台汗国的这一整个地区传布开来。(16)东察合台蒙古人自上而下,改信了伊斯兰教后,万事皆按伊斯兰教法和仪轨办理,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得到飞速的改变和更新,阻碍蒙古人和畏吾儿人交往的高墙和深沟很快消除了,两族之间通婚的事例日益增多。秃黑鲁帖木儿汗及其大臣们在畏吾儿人中的威望大大提高,畏吾儿人开始真心诚意地拥护他们,并将他们视为自己的领袖。因此,在短时期内,人数较少的东察合台蒙古人就完全融入于畏吾儿人中。 1363年秃黑鲁帖木儿死,播鲁只之弟怯马鲁丁发动叛乱,“一天之内就杀死秃黑鲁帖木儿的十八个儿子,自僭汗号”。东察合台汗国陷入混乱之中。只有秃黑鲁帖木儿尚在襁褓中的儿子黑的儿火者被播鲁只之子忽歹达解救出来,被送往罗布泊东南的撒里畏兀儿地区避难。十数年后,怯马鲁丁病死,忽歹达请回黑的儿火者,于1383年拥立他为汗。黑的儿火者也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一生最辉煌的业绩是东征高昌畏兀儿地区: 黑的儿火者汗在位时,曾经举行过圣战(ghazat)进攻契丹。他亲自攻占了契丹的两个边陲重镇哈剌和卓和土鲁番,强迫当地居民皈依伊斯兰教,因此这两个地方现在被称为“达尔·阿勒·伊斯兰”(Daralislam)。作为蒙兀儿诸汗的驻地来说,这个地区的重要性仅次于哈实哈尔。(17)“哈刺和卓”指高昌城,“哈实哈尔”即喀什噶尔。黑的儿火者攻占吐鲁番后,即将汗的驻地迁至这里,自己长居此地,一直至逝世。他的陵墓即建在吐鲁番城西南的盐城,明使陈诚的《西域行程记》误写为“盐泽”,其地今称“也木什”。 哈密城周居住着三个民族:城西居住着回回,哈密城及其东北各村镇居住着畏兀儿,城东南的草滩上游牧着哈刺灰。明朝初建,哈密的蒙古宗王向明朝进贡,表示归附。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三月,明朝设立哈密卫,设官分职,令哈密王守卫西方边防,迎送西域诸国入明使者。哈密的回回虽信伊斯兰教,其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与东察合台汗国的畏吾儿人相同,而该地的畏兀儿人和哈刺灰人却信仰佛教,其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与畏吾儿人完全不同。 |
- 上一篇:从藏族历史看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关系
-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村落家族的复兴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