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墓葬特征述论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13 中原文物 newdu 参加讨论
Abstract: The burial system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transferred from the systems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Jin Dynasty. The tomb form in the areas of the Cao Wei and Wu kingdoms and the types of burial objects were changed compared with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burial system of the Jin Dynasty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m of the Cao WeI Dynasty and also absorbed the new types of burial objects in the Wu area. Key words: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burial system of Han Dynasty; burial system of Jin Dynasty 摘 要:三国时期墓葬制度是从“汉制”向“晋制”的转变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墓葬形制同东汉时期相比有较大的改变,突出表现在曹魏和东吴地区。随葬器物组合方面基本沿用东汉晚期,但又出现了一些新器型。此外各区域间的墓葬文化表现出频繁交流的特点。综合以上诸要素可知“晋制”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中原地区的曹魏墓葬,突出表现在墓葬形制和葬俗方面,同时东吴墓葬中的随葬品种类亦被中原地区所接纳,成为西晋墓中典型的器物组合。 关键词:三国;汉制;薄葬;晋制 历史上三国时期多指从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始, 263年蜀国灭亡, 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东吴投降西晋,至此三国时代统一。毫无疑问,这一时期承接了两汉和西晋(东吴晚期与之并行)两个时段,为汉晋文化的过渡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公布的三国时期墓葬资料颇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近百座,其中有明确纪年的墓葬近20座,为研究该时期的墓葬特征、文化属性等方面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一、曹魏墓葬的特征 目前所发现的曹魏墓的资料较为丰富,最有代表性的为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①、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②、曹休墓③和山东东阿县曹植墓④,此外在陕西西安⑤、湖北襄阳⑥、洛阳东郊⑦与偃师⑧、甘肃嘉峪关⑨、辽宁瓦房店⑩、青海互助、甘肃武威等地均有发现。 曹魏时期的墓葬多为砖室墓,一般由墓道、甬道、前室、过道、后室几部分组成,通常在甬道或前室的两侧分别有侧室或耳室。墓道基本为长斜坡,甬道为拱券,主墓室平面呈方形,大多为穹隆顶结构,也有少量的券顶和四角攒尖顶。现依据墓室的多少将曹魏墓葬分为三型: A型 多室墓。墓室主要分前、中、后三室,甬道的东西两侧各有一耳室,前室和中室平面基本呈方形,四边略弧,顶部为四隅券进式穹隆顶,后室平面呈纵长方形,为双层券顶。如湖北襄阳城的三国多室墓。(图一) B型 双室墓。墓室分前室和后室,目前所发现的曹魏墓葬多属此类。前室平面呈方形,顶部为四边券进式穹隆顶,前室两侧各有一耳室,前后室之间有过道,后室为纵长方形,券顶。如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图二)此外,有的墓室顶部为四角攒尖顶,如安阳西高穴曹操墓。 C型 单室墓。仅有一座墓室,墓室平面基本呈方形,顶部为穹隆顶。如青海互助县高寨魏晋墓M1。(图三) 在随葬品方面,曹魏墓同东汉墓相比,陶器组合基本沿用了东汉时期的特征,在形制方面也并无太大变化,只是在制作上较为粗糙。鼎、壶、钵、奁盒、案、碗、耳杯、灶、井以及家禽家畜俑等东汉时期常见的组合依然存在,新出现的器物有多子槅、空柱盘、四系罐、双系罐、男女仆俑、帷帐等(图四),而西晋时期颇为流行的牛车、盘口壶、鸡首壶、牛形镇墓兽等几乎不见。镜类中常见有长宜子孙镜、位至三公镜、凤纹镜、神兽镜、龙虎镜、变形四叶纹镜,其中位至三公镜是西晋时期最为流行的镜类,由东汉双头龙凤镜演变而来。铜钱多为东汉五铢,也见有少量的货泉、大泉五十等,河南偃师杏园村M6出土有宽廓五铢,发掘者认为这种钱币与东汉晚期、西晋时期的五铢钱差别较大。 ……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中原文物》2010年6期,作者:韩国河 朱 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北魏洛阳的佛教石窟与永宁寺造像
- 下一篇: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