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古音谱》的学术成就和艺术成就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6:11:51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转载自 中华书局 网址链接http://www.zhbc.com.cn/zhsj/fg/report/bookreviewinfo.html?id=4028859658fc2f98015929bf74bc0187 评论内容: 刘赜先生在书房 最近,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先师刘赜(字博平)先生《说文古音谱》手稿。此稿1963年曾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影印刊行。原书为卷上、卷中、卷下三册线装书。今版合为一册。卷首增加收录博平先生的工作照和章太炎先生《声韵学表解题辞》手迹,十分珍贵。卷后补收先师晩年手书《说文古音谱订误》一文,《说文古音谱序》及《中国语言音系略例》亦重加修订。这三篇文章,俱见先师《小学札记》。今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刘赜小学著作二种》本影印,作为新版附录,较湖北版更加精善、完整。 章太炎先生《声韵学表解题辞》手迹 196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影印本出版时,作为助教,我曾在先师讲授文字、声韵、训诂课时,助理有关教学辅导工作。先师曾以其精装本赠我,并亲笔题辞:“癸卯腊月赠孝德吾弟,刘赜。”虽历“文革”动乱,我的很多书籍都散失了,但此书一直完好保存至今。 世事沧桑,此书再次影印出版,经历整整半个世纪,离先师去世已35年。1978年,先师重病,我曾陪护先师入院治疗,结识其外孙王同宣先生,此次再版,同宣先生多次电邀,要我写点文字,谈谈《说文古音谱》的学术成就和艺术成就。又亲自登门,再赠新书。我与先师一家,三代相识,情谊深厚。王先生这个题目很好。我已年届耄耋,虽受先师之业,而无多建树。但这个题目,也正是我在半个世纪中读先师文章之所想,故欣然命笔,以作纪念,且就正于大方之家。 要讲此书的学术成就,首先就要讲黄侃先生的“小学”成就。因为《说文古音谱》的创作框架和理论来源,是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学时所讲古韵二十八部,古声十九类和古仅平入两声说。 我国传统语言学,向称“小学”。章太炎先生谓之为语言文字之学。黄侃先生则称为“小学”。这个“小学”,和今天我们所谓大学、中学、小学中的小学概念不尽相同。 黄侃说:“今之所谓小学者,则中国文字、声韵、训诂之学也。”又说:“小学者,即中国语言文字中研究其正当明确之解释,藉以推求其正当明确之由来,因而得其正当明确之用法者也。所谓古书之启钥,古人之司阍,博古而通乎今者,悉其于此。”(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黄侃自小熟读经史,21岁从师章太炎,共同论学,以后又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他殚精《说文》、《尔雅》、《广韵》。定古韵二十八部、古声十九类、古仅平入两声说,这些就是《说文古音谱》的创作框架和理论来源。黄侃著《说文略说》、《音略》、《声韵略说》、《声韵通例》、《尔雅略说》等,黄侃的古音说就保存在这些著作中。但这只是一些讲稿,虽非长编巨制,但都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这些书稿,黄侃生前并未正式出版,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经后人整理,收集在《黄侃论学杂著》中。此书的书名,就是博平先生题写的。黄侃先生的遗著,虽经历抗战劫难,大都已经保留下来了。文革前,由其公子黄念田先生捐给武大和湖北省图书馆。黄焯(耀先)先生和我,受中文系党委的委托,曾亲自验收了这些宝贵的捐赠,交中文系资料室保存至今。耀先先生,历尽艰辛,在“文革”期间,坚持自费整理,成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说文笺识四种》、《广韵校录》、《尔雅音训》、《黄侃手批尔雅正名》、《黄侃音韵学未刊稿》、《文选平点》、《字正初编》诸书。这些遗稿,现已正式出版。 黄侃小学论著中,以音韵方面的论述最受人注目。他在古音学上的贡献,早已载入史册,被公认为近三百年来古音学研究的殿军,是汉语史上古音研究的集大成者。黄孝德编著《黄侃小学述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已有详细论述,此不重复。 但纵观黄侃先生遗著,博平先生所说黄侃所制“散说文九千余文,分隶其古韵二十八部及古声十九类为表,以今隶书之”的表格原稿,一直未曾发现(黄侃先生《古韵谱稿》为潘重规先生所藏,见1980年影印的《黄季刚先生遗书》)。博平先生“默识而仿造之,并依篆具载许君说解”的《说文古音谱》,正好弥补了黄侃古音说中这一理论实践的缺遗。我估计,博平先生课堂所记,只是字表式的讲授提纲,《说文古音谱》则是将提纲细化为著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艰难的再创造过程。因此,才有《说文古音谱•序》所说的:“(经历)朝夕绎,粗谙音义相关之理,久之又渐悟推寻音义相关之术,又久之渐悟音义相关之用。”《说文古音谱》经历多次改写,发现“前人治许书者,即病在支离破碎,不能贯穿全书音义,以上探语言之本真,观古人之遗象。”但在按黄侃古音说重编《说文》时,又发现自己所编之旧稿中,“音理转变多方,今声类与古本声,似不可画一相配强使合并,如知徹必归端透,非敷必归邦滂,为必归匣,喻必归定之类,颇见拘阂。”这是博平先生在“仿造之并依篆具载许君说解”时所做的十分细微的审音工作。这些工作,都在后来改写中逐渐给以解决。这个解决的具体措施就是将《说文》分为三卷。把上舌鼻音、独发鼻音和撮唇鼻音分为三卷,分别与其阳声韵及入声阴声及入声之属相配,将每卷所属古声类与今声类并列安排。这样,黄侃的古音说,不仅从《黄侃论学杂著》,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及现存其他黄侃遗著原件中,可以找到理论整合的来龙去脉,也可以从博平先生的《说文古音谱》中,非常方便地得到最为完整、经过严格审音的、具体的字例书证。从这个意义讲,《说文古音谱》,不仅仅是“仿造”黄侃原表,而且也是“创造”性地据黄侃古音说编织了一个《说文》古音体系。在这一方面,也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功在不朽。 黄侃的古音学,在语言学界早有定评。但也不乏批评之声。有人指责黄氏古本韵和古本声研究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王力晚年作《黄侃古音学述评》,说黄侃的研究工作缺乏科学方法,以致他的学说存在着严重错误。错误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是在作出结论时,违反了逻辑推理的原则,第二是对语音发展的规律缺乏正确的了解。”这种批评,近乎彻底否定,有失公允。中华书局此次影印《说文古音谱》,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有利学术进步。 音韵之学是口耳之学,一声、一韵、一调,皆出于人的唇、舌、喉、齿之间,其发音成词需诉之于人的听觉,才能收到交流思想的效果。然而,古人已逝,古音难求,幸赖古人留有丰富的音韵资料,可以凭借这些材料,综合归类,寻求古音声、韵、调系统。 但这种研究,求其类易,求其值难。原因在于时空转换,对语音的转变影响极大,黄侃先生的古音说和《说文古音谱》所载,也只是一种在归类基础上的“擬测”。所以先师博平先生《说文古音谱·序》说:“以先秦本音系统贯穿形义,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其系统性是可感可知的。“虽事属假定”,但这个系统是完整的、有许多事例可以证实的。《说文古音谱》附录所载《重订中国语言文字音系略例》和博平先生《小学札记》等著作中,就有非常多的事例可以证实,其中所总结的诸多规律性的认识,为构筑汉语言文字之学,特别是汉语历史语义学,提供了资料基础和理论准备,值得认真研究。 说文古音谱序 再说《说文古音谱》的书法艺术成就。 中华书局出版的《说文古音谱》为先师博平先生手稿影印本。博平先生不仅在汉语言文字学领域成就卓著,为章黄学术重要继承人,而且一生挥毫泼墨,在篆、隶、行、草诸多书法体裁中,坚持耕耘,乐此不疲,早已闻名海内外。但先生为人谦逊,除个别亲朋好友外,少有作品示人。《说文古音谱》手写稿,不仅在汉语言文字研究上,有不可磨灭的学术价值,而且在书法艺术创作中,也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本谱的表格正文,不仅以小篆为领头字书写全部《说文解字》所收九千多字,每篆之下,还用非常工整的楷书抄录《说文》原作形释、音释、义释全部文字。卷首有《说文古音谱·序》、《凡例》,附录有《中国语言文字音系略例》、《说文古音谱订误》。湖北版和中华书局新版,都有黄焯(字耀先)先生所作《说文古音谱·后叙》手写稿。此书凡例、目录、正文、附录,无一件不是十分精美的书法艺术品,中华书局重印本,还在卷首选登了章太炎先生《声韵学表解题辞》行楷书手迹,也是十分难得的书法佳作。 黄焯《说文古音谱后叙》 三位著名学者、先辈书法大师的篆书、楷书、行楷书、行草书集中展现在同一部学术巨著中,也是十分难得的盛举。其中,太炎先生行楷书的古朴、随性,耀先先生行草书的清丽、流畅的气韵;与博平先生古朴而严整的篆书,潇洒而不失严谨、清秀而不失厚重的行草书、行楷书的丰富气韵交相辉映。一部学术巨著,十六开本,整整五百四十六页,洋洋洒洒,字字珠玉,字里行间放射出智者的严谨和熟能生巧的艺术洒脱,显露出艺术趣味的线条美和诗情画意的结构美,这在汉语学术史和艺术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作为刘博老、黄耀老的受业弟子,孝德曾多年亲见两位先贤伏案写作的情景。博老常说:“你们年青,喜欢交谊舞,男女相拥,舞姿妙曼。我也天天跳舞,手握毛笔、饱沾墨汁,提、按、顿、转,伏案疾书,既赏心悦目,又锻炼身体,十分快乐。”字如其人,博老一生专精汉语言文字之学,一生翰墨书香,他生前身后,一直受人敬仰。俗话说:“字是门楼书是屋。”博老的书法艺术,与他一生精心构筑的汉语言文字的学术大厦,是表里一致的。读先贤著作,回味先师生前创作,细品其中滋味,我总感到,整部《说文古音谱》,似有音乐的韵味、有舞蹈的多姿、有绘画的多采和线条的优美、有诗歌的意境和建筑凝重,用美不胜收四个字概括它的艺术价值,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2014冬于武汉大学 珞珈山麓之阳光小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五十余年写一书,甘苦欣慰谁人知
- 下一篇:近代文献整理的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