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黄涛]作为民俗现象的民间语言(3)


    尽管如此,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在一些研究中我们无法获得民间语言理想的民俗情境,特别是对于古代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民间语言状况的研究,由于流传下来的往往是片言只语,很难较好地还原其民俗情境,一般只能根据文献记载的上下文来部分获得其语言发生的现场处境情况,或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大致的文化背景信息。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尽力求证其民俗情境状况,而不是简单地罗列词语资料,仍然是必要的。
    第二,将民间语言看作一种民众行为、民俗活动。
    语言是发音器官的动作,说话是人的一种行为,这本是直截了当的事实。但由于这种发音动作传达的是一套前人传承下来的繁复的表意制度,大异于一般的动作,人们早已将说话与做事区别开来,成语“言行不一”、“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即表现了这种区分。
    但是从某些角度进行的学术研究却有还原语言以行为本相的必要。从民俗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民间语言不是从民众的语言表述活动中抽离出来的静止的语句,而是以发音形式体现的行为、活动。这种发音活动不是单纯的物理学或生理学的活动,而主要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和其他民俗一样的特征,如集体性、传承性、扩布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性等。它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词语或句子是这种活动的构成要素,它们是说话人对集体共享的语言资源的运用。它们是语言活动中最确定的部分,但它们不是抽象的存在,整个语言活动是它们的体现形式。
    “家来坐坐”的说出作为语言民俗活动,值得民俗学者研究的不在于这4个字的语音形式和字面意义,而在于它是一个村民对另一个村民的礼俗活动。我们说这一打招呼行为是语言民俗,不是指这4字套语的语言形式,而是指在村落文化背景中,在村民相遇于一方家门口的现场处境下,一个村民以说出这个套语来表示双方的亲密关系、联络双方感情。这是一个简短的语言活动,说出这个套语就是这个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在另一种民俗活动中,语言活动只是一个完整的民俗活动单位的构成部分,它是配合其他动作或行为而出现的,比如在黄庄的拜年活动中,“拜年啦”是其中的礼仪套语,它和跪拜动作一起构成拜年仪式。这一套语,是拜年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从语言行为的角度看,它和跪拜动作都是拜年行为,说出套语是以言行事的部分。套语的以言行事性质在不行跪拜礼的情形下体现得更明显:在街上两个不同辈分的人遇见,晚辈的要先向长辈的说“大爷(或其他适宜双方辈分关系的称谓),给你拜年啊!”并不真的磕头,但拜年的礼仪完成了:说话就是做事。关于语言是一种行为或活动的观点,已有不少语言学家、哲学家、人类学家从各自研究的角度予以阐述,并据此展开他们的语言研究,这里不赘述。
    从语言活动的角度看待语言民俗,就是把语言民俗看作在特定情境(包括文化背景和现场处境)下,民众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以模式化的语言表述方式进行的民俗活动。
    “家来坐坐”作为一种打招呼的语言民俗,就是在“亲如一家”的村落里,村民之间联络感情,维持亲密关系的一种礼仪性语言活动。
    将语言民俗看作语言活动,是用民俗学观点来审视语言现象的必然结果。因为民俗学者所说的民俗就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或活动。钟敬文先生说:“人类只要集体在一起生活,就有共同的做法,也就有民俗。民俗可以说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内容方面讲就是所谓文化。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一定有些行为、有些思想,行为与思想表现出来就有一定形式,再传播下去就必然形成一定模式,那就成为民俗。”钟先生认为民俗是模式化的行为与思想(思想也可看作心理行为),“共同的做法”、“生活的一种方式”,都在讲民俗是体现为行为或活动的文化现象,而不是从行为或活动中抽离出来的一种静止孤立的东西。语言作为一种民俗,自然具有与其他民俗共同的特征,也理应被看作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而不应被看作与使用者、语境相脱离的孤立、静态的工具或媒介。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说话是一种人体的习惯,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和其他风俗的方式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第三,将民间语言看作一种生活文化。
    民俗学者眼中的语言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学者所说的语言活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民俗学将语言行为定位于生活文化。钟敬文先生曾这样解释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民俗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语言民俗作为民俗的一种,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是从语言活动角度看待语言民俗的主要意义所在。语言民俗是生活文化,其含义是:语言民俗活动是在生活情境之下,为满足生活需要而发生的,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也是为生活情境所规定的,而且语言民俗活动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说,民俗学者是将语言行为放在民众生活的整体中来看待的。如果研究村落中的民间语言,那么研究对象就是与村落文化、乡村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严格地说,村落语言民俗就是村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比如“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这则谚语,单看其语言形式也就是10个字的句子。
    对这一谚语的记录,如果只是搜集了这10个字,而忽略其存活的生活情境,则只是抓住了其皮毛。笔者在河北景县调查时,详细了解了这一谚语的生活知识、字面意思、实际意义、使用者、所能发挥的效用,并且采访到村民使用这一谚语的个案,也把握了这一谚语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情况和实际效用的变迁,从而获得了对这一谚语的鲜活而完整的资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