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文也博]小名:童年家园的月光(2)


    小名的使用,一般限于家庭族内,只有祖父辈、父母辈、兄弟姐妹呼唤,间或也在亲朋好友以及童年小伙伴之间流行。在古代,家庭亲属之间称小名是尊称、爱称,而非亲非故的人称小名则是卑称、贱称,所以小名外人叫不得,晚辈也叫不得,假若非亲非故的人有意直呼对方小名,则明显带有贬斥性与侮辱性,这在古籍中时有所记。如《三国演义》中骂曹操时称他为阿瞒。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阕有“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一句,这里的“佛狸”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拓跋焘是鲜卑人,曾入主中原统治北方领土;而当时南宋老百姓却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民俗安于异族的统治,全忘了自己是宋朝的臣民。辛弃疾在这里有意使用拓跋焘的小名,显然对入侵中原领土的异族首领,有鄙视轻贱之意。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者,无不疼爱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是人之本性——当然,在人类中也有像武则天那样,亲手掐死刚刚生下的女儿,然后诬陷是王皇后下的毒手这样的例外,这是人性中残留的兽性。但兽性毕竟不能代替人性,母爱之心、亲子之情,毕竟是人间至情。小名正是母爱与父心的自然流露,是父母对子女爱心的结晶与昵称。
    小名一般取之于动物、花卉名,父母把天真可爱的孩子比作小狗、小猫、小羊、小熊或视为鲜花明珠,这是一种真挚之爱的写照,是心满意足的体现。小名随口称呼,不是正式的名字(正名、学名、谱名),所以显得风趣、自然、亲切,不拘一格。
    有的以“小”为称,如小囡、小宝、小花、小毛、小兰、小梅、小桃、小菊、小羊、小牛、小秀、小娟。这些小名也有的后来直接成了正名,如李小花、张小娟,或化“小”为“晓”,改成李晓花、张晓娟等。
    有的以“子”相呼,如柱子、兰子、狗子、苏子、利子、冬伢子等。
    有的以排行为小名,如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最流行将小名取为阿大、阿二(读“义”)、阿三、阿四,或大毛、二毛、三毛之类;在四川则喜欢称女孩为大妹、二妹、三妹、么妹,小男孩则称细娃儿。
    也有的以身体特征为小名,如胖娃、大眼、圆圆、黑妹等。
    为了叫起来顺口,小名一般以叠字名居多,如蓓蓓、佳佳、冬冬、杨杨、兵兵、芳芳、苗苗、婷婷、牛牛、毛毛、玲玲、丽丽等。
    但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所以小名也只是小时候使用的名字。待到上学读书,就得给孩子取一个堂堂正正的“学名”,这才成为他(她)正式的名字。而小名,就与童年彩色的梦幻一起,成了永远伴随人生的美好回忆。这一泓童年家园的月光,将永远辉映在人生的旅途上。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14日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