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虞重干 张基振]休闲语境中的中国民间体育


    内容提要:中国民间体育所包含的具有浓重乡土气息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游戏娱乐性,对当今中国人休闲娱乐生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民间体育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对人们不断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作出积极的应答,并与其他的休闲娱乐文化美美与共,形成多元一体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休闲娱乐文化大餐。
    关键词:休闲;民间体育;娱乐性
    

    1 引言
    休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受到关注,在中国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较早关注休闲问题的学者有于光远、程思危、龚育之、王雅林等人。于光远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艺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学术这样的思想。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改变,休闲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学术上对休闲问题的研究也日渐升温,并不断有西方休闲理论和研究成果引进中国。
    休闲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复杂概念,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解释。社会学家把“休闲”看成一种社会建制以及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发展人的个性的场所。哲学家研究休闲,从来都把它与人的本质联系在一起。休闲本身是一种精神体验,是人的社会性、生活意义、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休闲上升到文化的范畴,是指人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从审美的角度看,休闲可以愉悦人的身心,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产生美好感[1]。不管怎么说,休闲应当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尺度。
    2 休闲的中国人与中国人的休闲
    2.1 进入准休闲时代的中国
    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展开,休闲所应有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有闲和有钱基本上具备了,休闲已经浮出了人们生活的水面,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准休闲时代。
    (1)闲暇时间不断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休闲政策不断减少制度性工作时间,增加制度性休闲时间。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1999年10月起,又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使全年的法定休假日已达114天。这样,我国居民一年中几乎有1/3的时间在闲暇中度过。并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十五”期间要“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根据王琪延1997年的调查研究,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与闲暇是100/122(如表1)。
    表1 城市居民周平均日生活时间分配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王琪延.中国人的生活时间分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68。
    1998年王雅林对哈尔滨、天津、上海三城市居民(18~65岁)生活时间分配情况的研究也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如表2)。
    表2 上海、天津、哈尔滨三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王雅林、刘耳、徐利亚.城市休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3—45。
    另外,中国老年社会的出现和城市过程中非农就业的迅速扩大,还有发展高等教育延长就业时间,等等,都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富有休闲时间的人群。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民的闲暇时间也有了明显增加。所以从整体上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闲暇时间有了显著的增加,我国已融入了整个国际休闲文化的大背景之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