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虞重干 张基振]休闲语境中的中国民间体育(3)


    如同旅游热一样,休闲体育热也伴随着人们休闲健身娱乐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悄然兴起,各种以休闲健身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像登山、攀岩、蹦极、野外生存活动等尤为年轻人所喜爱的多带有刺激性的户外运动,像散(跑)步、太极拳(剑)、放风筝、交谊舞、钓鱼、门球等为中老年朋友所喜爱的各种有氧运动,还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传统的游泳及各种球类运动,等等,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快乐的和轻松愉悦的游戏性,还有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崇尚自然等是休闲体育的典型特征。休闲体育热之形成,不仅体现了现代中国人对休闲健身娱乐的诉求,在更深层意义上,也是人们对体育价值——对人的人文关怀的深刻反思的结果,在理念上,是对中国长期以来工具理性之体育的颠覆。
    2.2.3 休闲的媒介化与“运动缺乏症”
    从休闲的技术方式看,大众媒介(电视、电脑与互联网等)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休闲的媒介化构成了当今人们休闲娱乐方式中不可忽略的特征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电视在中国普及以来,它便逐步发展成为大众休闲的最主要、最典型的方式,看电视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和不可回避的事情。2000年中山大学广东发展研究院在广东省调查的结果显示,有74.5%的受访者在闲暇时间的活动是看电视(影碟)。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看电视可谓最简单易行,并适用于所有人群,而且电视节目的日趋丰富,不断开发出的符合不同人群“口味”的节目,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娱乐需求。然而,与此同时,电视也挤占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由此大大改变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参与方式,尤其户外体育活动明显减少。王雅林(1998)的研究表明,人们看电视(包括玩电脑游戏)的时间(113.85min)是体育活动时间(20.40min)的5.6倍[3]。农民的情况更是如此。田翠琴、齐心(2005)对北方农民闲暇时间日均支出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人们用于看电视的时间(107.7min)占一天闲暇时间总量的35.22%,是体育活动时间(0.8min)的135倍[4]!电子游戏、互联网对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样也占据了他们很多本应参加体育娱乐活动的时间。总之,就整体而言,休闲的媒介化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人们的“运动缺乏症”,也就是说,对许多人来说,物理意义上的“闲暇”并没有导致运动休闲。看电视等一些被动、消极的“坐下来”的休闲娱乐方式占据了人们太多的闲暇时间。因此,倡导主动、积极的“动起来”的休闲娱乐方式,将人们从电视机前动员起来,到运动中去休闲,到体育活动中去体验快乐,这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3 民间体育之于中国人的休闲
    3.1 民间体育的休闲娱乐性——历史回眸
    历史地看,休闲娱乐性是中国传统民间体育的主导价值取向,当然,现在我们对它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那就是休闲健身娱乐性。在古代,民间体育的休闲娱乐性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游戏竞技性,二是它与民俗节日娱乐活动的有机结合。
    游戏是中国民间体育存在的重要形态,因此,民间体育也往往被称为民间体育游戏,诸如跳白(百)索即跳绳、抽陀螺、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子、打柭、拔河、水嬉,还有现在已经消逝的骑竹马、蹴鞠、斗草、投壶等等,都是人们尤其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娱乐活动。(唐)路德延曾写了一首《小儿诗》,以洋洋五十韵句详述了唐代民间流行的各种儿童游戏,像“嫩竹乘为马,新蒲折作鞭”,“夜分围榾柮,聚朝打秋千”,“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等,反映了古时的童趣。陆游的《观村童戏溪上》:“寸余溪水掠堤下,闲看村童戏晚睛。竹马踉跄冲浪去,纸鸢跋扈挟风鸣。”描绘了一幅夕阳霞照里,一群村童尽情尽兴地骑竹马、放纸鸢嬉戏的画面。(清)高鼎的诗句“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把玩童迫不及待放风筝游戏玩耍的心情刻画得栩栩如生。《红楼梦》第七十回,曹雪芹不惜笔墨生动细致地对宝玉和姑娘们放风筝玩耍的情景进行了大段的描写。苏东坡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郑板桥的“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则是对女子荡秋千活动情景的生动展现。另外,在游戏过程中,一些竞体力、斗智力、比技巧、赛技艺等形式的竞技比赛,如角抵(角力、相扑、摔跤)比赛、蹴鞠比赛、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棋类博弈、龙舟竞渡、风筝比赛,还有各种球类比赛等等,使游戏更具娱乐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