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跃玲]乡村旅游语境下民间技艺的变迁:基于湘西德夯苗寨的个案分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1:11:06 作者提供 明跃玲 参加讨论
湘西苗族民族文化中的民间技艺兴盛的主要因素除了世代迁徙的生存环境以外,还源于族群成员“惧感”的心理因素。本文的“惧感”概念来源于赵玉燕博士的观点。她在对湘西一个山江镇的田野调查后,通过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旅游场域”中苗族文化传统的维系、复兴、变迁及其再生产的过程和机制等问题,提出苗族社区成员的“惧感”意识。认为“惧感”意识是苗族社区成员在长期的被迫迁徙中,“在有形、无形的边墙封锁和高压隔离之下,产生的防范、戒备、焦虑、疑惧的性情倾向,对于‘外人’和‘外界’保持高度不信任、拒斥和疑虑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固化了的应对外部压力和艰难人生的文化样式或机制”,“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当地苗族的惯习、行为模式和颇为稳定的族群心理状态,并成为其民族精神气质或性情倾向的一部分。”[3](p58)它的内涵既包括寨门、路障、拦门仪式等有形设防,还包括巫蛊之风、拳术、傩技等酬神驱鬼的民间技艺这些无形的神秘文化。比如苗族欢迎客人的拦门仪式,也是源于他们对外人的防范。长期以来由于苗疆边墙的阻隔,湘西腊尔山台地的苗族一直遵循“苗不出峒,汉不入境”的戒律。有人进入苗寨,村民一起把寨门拦住,通过说苗语、唱苗歌的方式试探来者是否是本族同胞,确认为自己同胞后就端出米酒热情欢迎。这种拦门仪式延续到现在演变为苗族人迎接远方客人的最高礼节。 同样那些原本为防御外来人的傩技仪式“踩火铧”、“吞竹签”、“上刀梯”、“摸油锅”等民间技艺,一方面仍然以自身的文化逻辑自在地延续、承袭着,更主要的是在现代旅游的语境中以舞台展演的方式展示给游客看。湘西德夯苗寨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除了流沙瀑布、盘古峰等自然风光还有那台《山风鼓韵》的歌舞表演,其中标志性的旅游项目就是“踩火铧”、“吞竹签”、“上刀梯”、“摸油锅”的表演,把寻常状态下秘而不宣的民间技艺展示出来,从而扩展了“惧感”文化的新外延,突出湘西文化的神秘性。 四、乡村旅游语境中民间技艺的文化再创造 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是民族文化,事实上乡村并非总是人们想象中的“净土”,或永远不变的“桃花源”。随着现代农业步伐的加速,所谓的“乡村生活”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转型。而现代游客还是对“乡村”抱有很大的兴趣。因为“游客在乡村旅游中可以与传统和自然保持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享受宁静祥和的氛围,逃避都市喧嚣、快节奏的工作压力,解脱现代社会淡薄与疏离的人际关系,体验和体会怀旧的感觉。所以乡村旅游与其说是在‘乡村空间’里旅行,还不如说是在‘乡村概念’中旅游。‘乡村魅力’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或许并不是换一个‘地方’,而是换一种体认‘价值’”[4]。现代游客并不像学者,他们并无责任和使命对旅游目的地的民族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反映,他们只是通过旅游行为在旅游目的地达到积累经验、休闲等目标。舞台展演化的民间技艺让游客快捷地了解乡村的文化元素,感知了“原真性”的民族文化。正如云南的三道茶是当地文化名人想象出来再由族人推向市场、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cecak舞是德国艺术家与当地合作者编排的舞蹈一样。在现代化背景下,民间技艺不可能总是静态的存在,一直在传承的过程中借用了不同的文化元素,湘西德夯乡村旅游的民间技艺表演是借用不同文化的成分,通过文化再创造的方式强调自己族群的文化特定性。当然这种文化再创造不是随意性的,它遵循了一定的原则。 1.舞台展演性。 在游客心目中,最渴望体验的乡村旅游项目就是民族文化。由于受时间、空间、金钱、精力等各方面的限制,旅游者往往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文化差异的体验,而相对于其他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而言,最佳选择莫过于乡村旅游中的民间技艺。于是,民间技艺的舞台展演便成了一个提供求异、求新、求刺激的符号载体。 对于游客来说,乡村旅游中的民族文化远比身体上的旅行更为丰富。客观的说游客是“准备”到乡村去观赏和体验民族文化,他们所体验观赏的是旅游目的地成员所做的“准备”,而不是旅游目的地成员常态化的文化生活。民族文化中的民间技艺由于受时间、地点、仪式的限制,依附于一定的宗教仪式,不是随时都可以体验、观赏的,如苗族的“吃牯脏”节十三年才过一次。上刀梯、踩火犁、摸油锅、吞竹签等民间技艺是还傩愿仪式中的秘传绝技,在农历冬腊月进行,也不能随意向外人展示。为了满足游客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体验和感受民族文化的审美需求,旅游目的地成员只有通过符号组合和有意标示的方式展演民族文化,并提醒或者暗示文化的“神奇性”、“原始性”、“神秘性”,以此让游客得到审美满足。比如贵州芭沙苗族乡村旅游的形象品牌就是“最后一个枪手部落”,游客来芭沙只一两个小时,主要是观赏社区成员表演的以“芭沙汉,苗族魂”为主题的“枪手文化”。实际上现代生活中的芭沙人以农业生产为主,猎枪早已束之高阁,只是成为向游客展演神秘文化的工具,芭沙汉的标志性形象“户棍发髻”也是表演队成员为舞台展演需要而着意留的,一般社区成员的发型早已没有“户棍”标志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