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新宁县麻林瑶族乡的“跳古坛”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6:11:28 未知 张劲松 参加讨论
[摘要]通过对新宁县麻林瑶族乡的“跳古坛”仪式的实地调查,提出“跳古坛”源起于瑶族图腾崇拜的“盘瓠祭”。宋代迁徙到贵州的瑶族接受了古夜郎的竹图腾文化,在“盘瓠祭”中纳入了祭竹王的内容。他们来新宁八峒与汉族长期杂居后,接受了汉族的盘古神话信仰,在“盘瓠祭”仪式中又纳入了“祭盘古大王”的内容。因此,“跳古坛”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研究民族文化复合的极好材料。 [关健词]跳古坛;坛台设置;仪式内容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5)04-0069-08 湖南省新宁县麻林瑶族乡的“跳古坛”,是流传久远的祭祖仪式,最后一次演出是公元1948年,之后56年停演,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了抢救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陪同中日专家学者于2004年10月上旬考察了此仪式的恢复性演出。现就此次考察做出简要报告。 一、麻林瑶族乡基本资料与信仰概述 (一)麻林瑶族乡的基本资料 麻林瑶族乡地处湖南省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方圆17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多米。境内气候宜人,风景旖旎。北有公路距新宁县城35公里,南有大圳灌区水库,是正在快速发展的民族地区。 麻林瑶族乡有人口1.2万多人,民族有瑶、苗、侗、壮、汉等8个。其中以瑶族为最,约占总人口的67%。麻林瑶族乡由原瑶山八峒之麻林峒、大绢峒组成。所谓八峒,是因境内溪多而流急,谷狭而幽深,分别形成地势高低不同、范围大小不等的8个溪峒。旧称麻林、大绢、黄崖、桃盆、圳源、深冲、黄卜、逻绕等。 据麻林乡瑶民手抄本《过山榜》载,北宋靖康(1126)年间,瑶族祖先因避兵祸从江西吉安一带迁出,先是到贵州的古州黎平,再至广西古宜和龙胜。元初(1279),危、蒲、沈三姓瑶人经古宜辗转到八峒这块人迹罕至的荒山野林之地。最初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住的是“剪茅叉木”搭起的三角式的聊以遮蔽风雨的临时草棚。后来在山谷溪流经过的低洼地与烂泥塘,踏平杂草,以“箭筒播谷”,渐渐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汉族于清雍正年间开始在八峒办学,日后瑶民自家的私塾也聘请汉人为师。瑶汉通婚始于清嘉庆年间,之后逐渐形成各种姻亲关系。八峒瑶山,瑶汉杂居,瑶民都兼通汉语,读书人会识用汉文。八峒中的部分汉人可全用瑶语交流。瑶汉之间通过杂居、通婚、同学、共事、交友、传授技术、互通有无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亲如一家。 (二)信仰概述 八峒瑶族信仰多神多教,且有许多原始信仰的遗存,择其主要者概述于下。 1佛教 佛教诸多庵院,以晴岚寺有名,晴岚寺 的法事,又以农历六月十九日的观音菩萨生日最大,每年的六月十九日,周围的善男信女都来此烧香还愿。 2道教 道士同俗民一样生产生活,以行教为副业。行教主要是“打醮”。“打醮”是群众每年春季为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口清泰、消除水火刀兵瘟疫等灾难而向玉皇大帝祈许的心愿,叫做“春祈”。许愿之后,不管祈祷是否实现,秋冬季节必须建醮报德求恩,叫做“秋报”。 3原始信仰 (1)龙犬盘瓠图腾崇拜。瑶民收藏的手抄本《盘王券牒号》记:混沌年间,平王得一只身长一丈二尺、毛色斑黄的龙犬。忽一日,平王说出要谋杀高王,龙犬盘瓠应承。平王心喜,对盘瓠说:“如得功劳,朕以公主配汝。”盘瓠领旨去到高王宫内,咬下高王首级回见平王。平王于是将盘瓠招赘为驸马,鼓乐送盘瓠夫妻入会稽山(浙江省内)居住。后生六男六女。平王下旨封盘瓠为始祖盘王,敕赐六男六女为王瑶子孙,并赐12姓:盘、黄、余、沈、郑、雷、邓、周、赵、胡、冯、蒲。后盘瓠打猎,被羚羊角刺而死,架于梓木枝杈上。八峒瑶族旧时忌食狗肉,以秋收后的十月初一为盘王节,举行“跳古堂”活动,三年一小庆、五年一大庆祭祀盘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张勃]民俗文化中的牛
- 下一篇:[陈华文]简论文身的审美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