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统菊]一九四二年的一个婚礼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8:11:56 作者提供 刁统菊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借助在红山峪获得的田野资料初步展现1949年以前山东南部婚俗的风貌,尽量做到对访谈不予增删,仅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稍加整理,通过当事人的回忆描述整个联姻过程。它们包括婚礼之前的提亲、合年命、下通书、下启、开生时、上喜坟、铺喜床、套喜被、填箱、备嫁奁与婚礼中的穿富贵、发嫁、哭嫁、贴喜对、烧喜纸、解轿门、撒帐、拜天地、挑红、抄柜、闹房、喝交心酒、送床、听床,以及婚礼之后的拾柜、开脸、拜家族、拜至亲、叫对月等一系列程序。 [关键词] 1942年;红山峪;婚礼 [中图分类号] K89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8-72(2004)04-0075-05 “说起我结婚那时侯,可早了。那年我17[①],她19,多少年了?我,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60年了。”76岁的田厚庵说起年轻时的那段时光,眼睛不由得眯了起来,唇边浮起了笑容。而他家里的[②]可不是那种感觉*9押“他家是个孩子堆,一窝小孩,结婚后俺两个经常咯气。以前在门外纳鞋底,他要不愿意,抓过什么东西就扔过来了,可坏了!”李桂云老太太尽管显得一肚子怨气,可是当我们一起聊起两位老人的婚礼的时候,已经结婚59周年的他们仍然和往常一样,有时是相互斗气,但更多的是从心底产生的强烈的共鸣。 李桂云娘家在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陆庄村。她出嫁的时候还是轿夫翻山越岭给抬到红山峪来的。媒人是田厚庵的姑姑,也是李桂云的娘家奶奶的娘家的侄媳妇。虽然绕了很大的弯子,但是两人还是姨表姐弟,田厚庵一直称呼老丈人为姨夫。因为两人的姥姥家都姓周,算起来,两人的母亲还是堂姑姊妹。 他们结婚是在1942年。那个时候,女子找婆家图的是有口饭吃,家里有二亩地的都是好主。[③]男子找媳妇,想找个能干的、长相差不离的,还得知道孝顺老人,不会过日子的[④]可不能找。家里穷点的小伙子,能找到一个知道收干晒湿的就很知足了。再不济的,就找个知道下了雨往屋里跑的[⑤]就行了。 当时年月虽乱,但合年命还是不可缺少的。两家都很重视这个。田厚庵属虎,李桂云属鼠,民间认为猫和虎有师徒关系,所以在属相上鼠和虎是相克的。但是,李桂云是“海中金”,田厚庵是“炉中火”,俗话说“好金赶不过海中金,好火赶不过炉中火”,因此这样看来还算是上等婚。 两家既然是亲戚,相互之间自然都很熟悉,而且媒人是田厚庵的亲姑娘[⑥],李桂云父亲管她叫表嫂,李家没有打听田家的境况。田厚庵认为“都是亲戚,也用不着相家,还有个什么相头?”。不过,李桂云认真地说:“爷娘都没来相家。要是来过一趟,我就不愿意了。”田厚庵家里的确有不少孩子,他母亲在他结婚之前不久生了个女儿,加上他本人是长子长孙,家里有很多小孩需要照顾。李桂云嫁过来以后,经常到河里洗小孩衣服和尿布。 两人各方面条件相当,而且又是亲上加亲,两家老人对这门亲事还算满意。于是,就由田家确定一个双日子,媒人在中间忙活,通知李家有所准备。媒人的丈夫也就是田厚庵的姑父带着一个辈分低一辈的男子(也是媒人来选择)背着通书,早晨在田家吃酒席,中午到李家吃同样的酒席。两家都要找人作陪。所谓通书,俗称“红纸绿帖”。它实际上是十六开的红纸一张。至于上边有没有写字,结婚这么多年了,两个老人谁都不记得了。不过,有字没字不影响通书的效用。有了通书,李桂云就“生是田家的人,死是田家的鬼”了。当时,有点东西的人家随着通书带有两块银元压通书。但是,田家实在太穷了,连压启的麸子都没有,别说钱了。 定下亲事后不久,田家觉得家里实在是需要人手,于是很快就下启。下启实际上就是暗示女方,男方不久就要娶亲了,可以准备嫁妆了。李家传话过来,希望有一身衣裳。田家送了四个戒指、四个花叶形的带穗的插针、两副耳坠子,但这些银首饰加在一起也赶不上一个银镯子的重量。此外,还有一身衣裳,大红色、带花,是用南方的麻织出的一种布料,当地叫南麻。田厚庵的父亲在一棵大槐树下捡了一点大烟,将它卖掉以后买了布送给了李桂云。为此,田家还觉得“屈得慌”,觉得拿这么好的一块布说这么个媳妇不值得。李桂云老太太说:“那时还说是缎子的。哪是呀?又厚又硬。后来穿过好几个人。都是当盖路衣。”盖路衣是新娘在结婚当日去新郎家的路上穿的衣服。那个年代,当地人家都很穷,就连南麻的盖路衣都是很好的了,再差一点的也很难置办。有几个姑娘出嫁没有盖路衣,就是找李桂云借的。 虽然田家催着要娶媳妇,可李桂云的父亲舍不得闺女。但是,“好女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李桂云18岁那年,她爹终于答应了田家的要求。媒人来到李家让开生时,好知道李桂云是哪天生的。然后,媒人带着生辰八字回到田家。田家由老人出面找会看日子的人给找个吉利日子,确定喜日在腊月二十七。进了腊月都是好日子,因此没有什么忌讳,铺床、上轿都不需要镇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