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叶春生]端午节庆的国际语境(5)


    此外,欧美的华人社区,由于华裔带去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地,也曾有过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事象。美国波士顿曾组织过几届龙舟游艺会,在查理河上举行,以悼念屈原的主题,进行歌咏、舞蹈、武术和各种游艺活动。随着中国文化影响的扩大,2004年6月22日,俄罗斯在海参崴举办了规模巨大的龙舟赛,有60只龙舟参赛,龙头龙尾均仿照中国传统制作,活灵活现,成了当年夏天俄罗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龙舟赛已成为一项热门的国际赛事,1985年我国正式成立了中国龙舟协会,1991年香港成立了国际龙舟联合会,1995年举办了世界龙舟锦标赛。现龙舟运动已遍及五大洲30多个国家。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及香港、澳门等地举办国际龙舟赛已成为经常性的活动。
    五、端午文化的透视
    综观各国端午风俗,其最原始的动因,莫不与驱灾辟邪、祈福纳彩相关,因为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不吉祥的日子,选择这个日子本身涵义已非常明显。韩国的“山神祭”虽然不是起源于端午,但后来在节日归一化的过程中,明显受到中国端午节的影响,而改用了“端午祭”的名称。中国少数民族的端午风俗中,也有许多与“山神祭”相关的。贵州清水江畔的苗族同胞,在龙舟下水前就拜祭山神。四川阿坝羌族同胞五月也有个“山神祭”,由端公主事射羊、宰牛祭山神。仡佬族、纳西族等的山神祭虽然不在五月,但其祈祥的仪式,祈祷的内容也大致相同,无非是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狩猎顺利之类。特别是仡佬族祭拜时做的糯米糍粑,圆圆的,颇似韩国的车轮饼。而日本、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承认此俗来源于中国。这种同源异流的现象,从各自保留的习俗中都可明显见出。
    端午既起源于驱灾祈福,于是它的主要活动便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祭江、祭龙、祭河神、祭山神、祭祖先、祭屈原、祭伍子胥等等,都是为了这一目的;挂菖蒲、插艾草、插枫树枝、插柳枝、用菖蒲水洗头洗澡、到河里洗龙舟身、喝雄黄酒、洒雄黄酒、洒石灰水、挂艾狗、黄猴、吊香包等,也是从驱邪、防病、健身出发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逐渐世俗化,加强了防病治病、健身娱乐的环节,从采集百草药发展到许多地方的医药市场,用草药制作各种食品,如粤西的艾籸、毛南族的狗屎藤糍粑、壮族的姜黄糯米饭、傈僳族的过山龙酒等。云南丽江纳西族那天更是大摆药材市场,人们相信,那天采到的都是药。宁蒗县的普米族同胞,那天连小孩子都跟着大人一起上山采药,回来泡酒,大人小孩都喝,说可防病御蛊毒。
    从防病治病到健身强体,划龙舟当然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尽管它是从原始的汀江祭祀驱逐瘟疫演化出来的。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恐怕主要是得益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从健身强体演变为竞技娱乐。类似的项目还有荡秋千、跳跳板、摔跤、赛马、射箭、拔河等,都没有龙船竞技那么激烈、有趣,龙舟竞技内容多姿多彩,以致发展为国际性的竞赛项目,成为端午节标志性的民俗事象。另一标志性的事象吃粽子最初也与清灾除祸有关。投粽于江或以之敬水神,最初是希望水族不要伤害屈原或他们心目中的其他英雄,后来发展到敬过神的食品,凡人分食也有益于健康的概念,再发展成端午必备的食品。因此俗源发于南方,糯米、芒草叶、竹叶等是裹粽的主要原料,南方盛产此物,故很易流行;而缺乏此物的地区,则以糍粑或各种饼食代之,车轮饼等亦可视为粽子的变体。除了理智与实用的成分之外,与各地的气候物产及心理情趣也多有关。同样是粽子,有圆的方的,象征天圆地方,故称“天粽”、“地粽”;有笔嘴形的,寓意笔墨精通;有三角形的,仿如苗胞的头饰(有一说屈原为苗族),都有不同的蕴意。为儿童避邪的“百索儿”、“香袋”、“长命锁”等,都用五彩丝线装饰一番,特别是“香袋”,女孩子们无不精心缝制,做成鸡心形、虎头形、玉兔形等,令生活充满了艺术情趣。人们正是借助于民间节日的载体,表达他们的各种愿望,展示他们的多种才华。
    因此,民间节日在其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从开始单一祭祀、纪念、庆丰、娱乐、竞技向综合方向发展,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们在欢庆之余,往往忘却了它的原始初衷,而渗进了现代联谊、夺标、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等观念,如各地举行的国际龙舟赛,除竞技夺标外,重在创立品牌。特别是各商业集团供养的龙舟队,夺标就是为了企业的形象。这一理念,已影响到商贸活动频繁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几年,广州、东莞由政府出面举办的龙舟节,亦多从形象工程、招商引资着眼,遍邀世界龙舟好手前来,还有著名歌星助兴,海陆空表演助威,以显露自己的实力,展示自己的形象。虽然打的都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但着眼点还是签定多少亿元的合同。2004年,韩国江陵市举办的端午民俗祭,打出的主题是“神与人类的相遇——千年的呼唤,与世界人的同乐”,但从其邀请的嘉宾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无形遗产所在国的代表或文艺团体的行动来看,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2005年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无形财”,目的也在于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为今后旅游、招商拓展更广阔的空间。这也符合民间节日发展的走向,而在国际化语境中如何保护本土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时既能保存其传统特色,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它的文化品位,正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民俗事象,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审视,凡是经过千百年来民众生活的陶冶,优胜劣汰,传承至今的,一般都为良俗。因为它反映了群众的心理和愿望,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才得以流传。它是先进文化的一个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在生生不息的繁衍中留下的精髓,理应得到我们的保护与弘扬。本文谨以此抛砖引玉,望能引起同仁们对传统节日发展的思考。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