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家:清明节应变快乐节?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2:11:51 南方日报 2008年4月3日 专题采写:本报记 参加讨论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民俗学家:清明节应变快乐节? 4日至6日,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为清明节策划了“缅怀·踏青·放春”主题活动, 更新人们对清明节的认识。图为此次活动特别创新设计的清明节赏“火焰泉”奇观。朱丹阳摄 “清明节,都城人出郊,士庶阗塞,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提清明节,现代人就想到扫墓祭祖,令人沉浸于一种感怀伤时情绪之中。清明节前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率专家深入清明节发祥地———山西介休等地考察,提出“我们的节日”之口号,力图在民间搜寻、复原一个最原汁原味的清明节。 “中国古代讲求人的起居作息要严格遵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节气阴阳消长的变化。清明节与农历三月三临近,是万物复苏、青春萌发的节气,本应是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气象。”据此,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高丙中提出:清明节应该在现代转变成一个快乐节! 为了在民间延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国家在今年的清明节设立法定假日,全国的民俗学家们纷纷倡议寻找“清明节”的“文化符”,过好第一个清明节假日。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广州两地的几位民俗学家,请他们指出目前大家对清明节的认识误区,讲述清明节真正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三大误区 1 清明节就是“祭祀节”?传统:春耕春种大好时节 清明节扫墓祭奠先亲亡友,是我国千年古俗。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教授刘晓春告诉记者,早在先古时,清明就已作为一个家庭祭祀的重要日子;秦汉时代,墓祭就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礼俗活动之一;到了唐宋,清明成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每年都放长假。 刘晓春指出,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与二十四节气重合的节日,说明清明与大自然的联系很紧密。“清明节祭扫先人起源于中国传统的土葬,由于土葬后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节时祭扫祖先的墓地。”清明节包含祭祀祖先的内涵,是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而这两年的清明节前后,各地相继掀起了新一轮公祭热潮: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同一个诸葛亮,山东临沂祭,湖北襄樊祭,陕西汉中祭,诞辰祭、逝世祭、出山祭……祭祀活动在不同的地方多次上演,出现了“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的热闹局面。 但刘晓春强调,中国古代,清明节原本并非一个祭祀的节日。“清明时节是宇宙、人和自然三者的生命交汇点。而清明这个节气正逢播种的季节,象征孕育生命的起始。原本作为一个节气与农业密切相关。”刘晓春指出,早在《淮南子·天文训》上就有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中国民间也广泛流传着“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认为,清明原意是一个纯粹春天的节日。古书《岁时百问》中还给清明节下过一个定义:“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因此,清明的本意应是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2 清明节是个忧伤节?传统:男女青年谈情说爱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由于祭祀,清明节在现代演变为令人伤感的节日。但在民俗学家眼中,伤感并非是清明节的全部。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济说,宋代以后,清明把寒食节以及农历三月上巳节逐渐融为一体,将上巳节中的“春嬉”等习俗收纳进来,发展了节气特点鲜明的郊游踏青、户外体育娱乐等活动,形成一个综合节日。“如果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清明,就会发现在前人那里,清明既有祭扫坟墓、追思缅怀的悲痛哀思,又有踏青游玩、热闹喜庆的欢声笑语,这是一个富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节日。” 叶春生还指出,由于宋代之后清明节将上巳节吸纳为一,因此发展出谈情说爱的内涵。“《周礼》有这样一段话:‘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意思就是说清明节应该顺应天时,让青年男女自由约会。”叶春生认为,上巳节侧重游山玩水、谈情说爱;寒食节侧重感恩纪念、踏青寒食。而随着古代民间逐渐将上巳、寒食、清明合纳成一个节日,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就非常丰富,形成一个“春天的嘉年华”,发展出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放风筝等清明时的娱乐活动,故清明节还有“踏青节”、“聪明节”之称。 中国民协副主席常嗣新认为,清明节本是个愉快的节日,唐宋时期这就是一个玩的节日,随后才渐渐演化成祭奠节日。“从今年的清明节开始,我们应该一起来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放风筝,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清明节。 3 清明节应烧纸祭祖?传统:不动烟火只吃凉食 有调查资料显示,每年清明节期间是我国消防事故高发时段,在消防事故中,竟有高达80%属于扫墓行为不当所致。有人由此疾呼,清明节只剩一个“烧”字,“清明时节火纷纷”。现代人都习惯在清明节扫墓时烧纸,民俗专家认为,这其实并非传统的祭奠形式。 民俗专家指出,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大家采用的最原始祭扫办法是“挂压洒”,就是把纸钱向空中扬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砖头压住一张纸钱,表示这家后继有人。由于在宋代清明节“吞并”了寒食节,而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讲究在这一天要禁火冷食祭墓。因此,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刘锡诚]一看窗子二看帘
- 下一篇:解读:清明节首次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