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民俗学家:清明节应变快乐节?(3)


    记者手记:如何为传统节日复魂?
    “礼失求诸野”。前几年在韩国,昔日“小邦”轰轰烈烈地要将端午申遗,引发国人对传统节日复兴的大讨论。直到今年开始,中国正式将传统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定为法定假日,这场对传统节日的拯救行动升格为一场全民运动。
    而连日来,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大型活动,由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冯骥才率队考察。面对如何过好清明节的话题,冯骥才的发言显得很慎重,他只淡淡地告诉记者:“复兴清明节,不能只靠专家喊出一两个口号,或一两次大型活动就能实现。”
    冯骥才的话,令人想起前不久很多专家喊出的“拯救春节”活动。他认为,传统节日的演化生息有自己的独特规律,但他也认为,将清明、端午定为法定假日,依靠放假的手段,并不能真正拯救传统节日。
    追溯清明节的渊源不难发现,这些传统节日的形式和内容,根深蒂固地与农耕文明土生土长在一起。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困扰西方人的是自然界的神秘,而困扰东方人的则是人世命运的变幻,因此在古代各个传统节日中往往寄托了“福、禄、寿”等极其世俗的价值观。在现代工业文明之中,如何让这些传统节日附上一个现代“魂”,才是真正的问题要害。
    在眼下对传统文化的复兴热中,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唱主角”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缘何人们仍感觉传统节日“魂不附体”?专家说,传统节日作为一种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其存活的法则必然深藏于民间。而如何唤起传统节日深存于民间的热情,让这种复兴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慢热起来,也许才是为传统节日复魂的终极手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