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闪]“鬼节”与“鬼结”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4:11:11 中国民俗学网 张士闪 参加讨论
摘要:“鬼节”(中元节)的设置,是人们借助一定的仪式,对死者尤其是孤魂野鬼实施人文关怀,对可能危及人类自身生活特别是社会秩序的因素予以清理或清除。从历史渊源来看,其形成与传承与魂灵信仰的驱动、秋尝祭祖的古俗遗风、儒家孝文化的不断推动以及佛教、道教的附会与演化有关。中华民族与鬼有关的观念意识,在七月十五期间有着特别集中而突出的展示与培育,并以多样化的节俗活动为支撑。这些仪式所以能够长期传承,是因为人们在其中寄寓着常在常新的生命情感与生活愿望,并在千百年间凝聚为一种群体意志,成为我国传统乡土社会中的某种整体性文化诉求。在传统社会民众精神生活中占据突出地位的“鬼节”,曾被民族国家政治予以简单地取缔,强行驱赶出公共生活之外,而香港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于2010年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则是它终究被民族国家接纳为“传统”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 关键词:中元节;鬼节;仪式;情感 农历七月十五,在我国很多地方都被称为“鬼节”。从鬼的角度看节日,或是从节日的角度看鬼,首先会牵涉到各种鬼故事,以及与鬼有关的种种仪式活动。在这些关于鬼的口述故事和仪式行为的后,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鬼”的强烈需求,以及围绕着“鬼”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磋商行为。人之与鬼,既有时间的安排,又有空间的考虑。换言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绝不能让鬼自由地穿越时间和空间游走社区,造成社会紊乱,至于飘到别处的鬼又会折腾出什么“鬼花样”,人们就不太关心了。其实,人们是基于家园意识,寻求一种“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的踏实感。 于是,人们在时间上设置“鬼节”这样一个与鬼打交道的特殊交流时段,在空间上注意与鬼划定边界,保持距离;同时,借助一定的仪式,对死者尤其是孤魂野鬼实施人文关怀,对可能危及人类自身生活特别是社会秩序的因素予以清理或清除。这大约就是鬼节产生的根本原因。七月半敬祖、十月初一送寒衣、大年三十撒陈秸……内中因由大致如此。 一、阴历“鬼节":七月十五的神秘背影 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处境尴尬,常被视作阻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旧文化的一部分。除了春节、清明等极少数节日在被有计划地予以“革命化”改造之后,允许在现代生活中具有一席之地,很多节日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冷落、轻视甚至批判,七月十五更是被视为“迷信活动”而大受压制。原本在民众精神生活中占据突出地位的“鬼节”,被民族国家政治予以简单地取缔,强行驱赶出公共生活之外,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为当政者始料未及。鬼的观念本是传统社会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它被粗暴地从社会与文化的整体上割掉,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紊乱。 时过境迁,七月十五在中国节日体系中已处于边缘化状态,许多人对其节俗活动已是语焉不详,仅留下一个神秘背影。然而,关于七月十五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感情,千百年来已经渗人我们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甚或进入成为每一个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当春花秋月时光流逝,蓦然回首,在往日时光的记忆中,或许就有香烟缭绕、纸灰飘飘的“鬼节”。2010年5月,香港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香港盂兰胜会这一民俗活动,因保留潮汕文化传统根脉而别具风采,成为现代都市中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情。七月十五进入国家“非遗”,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 二、人鬼共欢的“鬼节" 七月十五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道教、佛教和民间三方力量汇流而成的“鬼节”,在一些地方甚至重于过年。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而在民间则有更多称谓,如七月半、过月半、阴节、瓜节、施孤节、麻谷节、河灯节等等。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节期长短不一,习俗亦有差异,但都以祭祀先祖、超度鬼魂等为主。中元节的节期多数以阴历七月十五日为正日,有些地方包括十四和十五两日,但也有以十六日为节的,另有些地方始于初七、十三日等,持续三至七天不等。意即在七月初七或十三日举行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也有的地方如港澳台地区,以七月十五为核心的祭祀活动要持续一月之久,且举行普度活动的具体日期各地并不一致,呈此起彼伏之势。当地人认为,七月作为鬼月,第一天开门放鬼,最后一天关门收鬼,整个七月都是安置大小诸鬼之期。 七月十五的主题以祭祖祀先、超度亡灵为主,其主要节俗有秋尝荐新、放焰口、放河灯、普度等活动。传说这天地府洞开,鬼魂四出,民间有“七月半,鬼乱串”的谣谤。俗谓人死后灵魂不灭,有祀者回家接受子孙的祭拜,无祀者容易飘荡为害。“七月半”节主要进行两大祭祀活动:一是寺观、里社或街区作盂兰盆会。每逢七月十五,社区便有社会贤达礼请佛道做法事“普度”亡灵,设坛作醮,祀无主孤魂,为公祭。二是以家户为单元祭祀先祖,供奉如仪,有的还要举行家宴,为私祭。其大致仪式为:酹酒三巡,表示祖先饮宴;然后阖家团坐,共进晚餐;天黑之后,人们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个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拨水饭,烧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故在民间社会,七月十五实际上是以祖先崇拜为中心、以家人团聚为活动形式的祭祖节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萧放]人月双圆庆中秋
- 下一篇:[潘知常]最后的晚餐——春节联欢晚会与新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