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闪]“鬼节”与“鬼结”(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49 中国民俗学网 张士闪 参加讨论
三、由“鬼结”到"鬼节":七月十五的历史渊源 七月十五节俗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与独特的形态特征。大致看来,这种节俗形态的构成有内外两方面因素的作用,内部因素主要是人的“灵魂不灭"等思想观念的影响,而外部因素则是诸多社会文化与生活对这类观念的表达与铺衍。 (一)魂灵信仰的驱动 原始时代就已有关于灵魂的观念。《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先民认为灵魂是永不寂灭的,死亡乃是灵魂进入另一个世界,因此产生了两元的生活世界观,即阳界和阴界。二在传统的宗教观念中,这一二元世界并没有截然分隔,生者与死者常以特殊的交感方式进行对话与沟通。生者会为亡者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予以关照,而亡者也会在冥冥之中保佑生者,并赐予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久而久之,人们对于亡者尤其是先祖就萌生出一种敬畏、崇拜的心态,从而获得精神慰藉,由此形成的生命生死解释观念就成为祭祀亡灵、祖先崇拜的思想根源。 (二)秋尝祭祖的古俗遗风 七月十五节俗首先是上古时期荐新祭祖古俗的遗续。上古时代,人们通常以年度为周期、在不同的节点来祭祀祖先,寄托哀思。《管子?幼官图》云:“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春秋繁露?四祭》载:“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杓,秋曰尝,冬曰蒸。此言不失其时,以奉祭先祖也。过时不祭,则失为人子之道也。”其中,“秋尝”也时常被称为“荐新”,因秋季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让祖先尝尝刚熟的鲜食,即向祖先预报收成的消息,以感谢其庇佑。秋祭的具体日期最初可能并不确定,以后才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这种国家祭典迎合了民间的祖先崇拜观念,虽早就在国典中消失,却在民间延续至晚近。如《民国芜湖县志》记载:“中元,人家皆具鱼菽荐新谷于祖考,呼为‘羹饭’,元俗所谓‘烧饭’也。”《山东省建国后地方志?城一村志》记载:(淄博市淄川区)“七月十五……多是傍晚在家中祭祖。同时拔五谷(高梁、谷子、大豆、芝麻、黍子)各一株,系为一束,放于堂前。”浙江杭州至今流传俗谤说:“七月中元接祖宗,西瓜老藕瞎莲蓬。” (三)儒家孝文化的不断推动 在节俗祭祖的发展过程中,儒家孝文化起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国家将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思想统治之根基,千方百计将孝文化灌输到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体系之中。如《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身。”《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种伦理道德体系的建构影响着民众价值观,由孝敬之心出发而更加虔诚地祭祖,而祭祀先人的仪式本身又成为彰显后代孝心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从而为佛、道教以及诸多意义的附会创造了适宜的土壤。 (四)佛教、道教的附会与演化 基于民间根深蒂固的孝道观念与魂灵信仰,佛教、道家的思想教义得以迅速生根发芽,所谓盂兰盆节、中元节便是与七月十五节期相附会而产生的宗教活动。公元538年,梁武帝在同泰寺举办“盂兰盆斋”,设斋供佛及僧,求其灭罪增福。这是中国最早的盂兰盆会,此后这个仪式遂在民间普遍流传。佛经中记载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佛教徒据此兴起盂兰盆会,以追荐祖先、祭祀孤魂,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 一词,来自《佛说盂兰盆经》中的目莲救母故事,乃梵文音译,原意为“救倒悬”,也就是解救在地狱里受苦的鬼魂。《荆楚岁时记》引《盂兰盆经》曰:“目连见其母在饿鬼中,即以钵盛往饷其母。食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弛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一人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世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另众僧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日,目连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目连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佛言:‘大善。’”据此,佛教徒兴起盂兰盆会以追荐祖先、安抚孤魂。这则佛教孝义传说符合了当时民众的忠孝观念,七月十五也借此更加强化了其祀先、安魂的民俗意涵。 道教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个月圆之夜定为上元、中元、下元,分别为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形成了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节。中元日为地官清虚大帝诞辰,地官主赦罪之事,传说会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下界考察,核定人间善恶并为人间赦罪。因其宫属地,主管鬼神幽冥之事,所以道士于是日讲诵经文,超度众鬼,而追宗怀祖者也要在此日祭祀地官,为亡人祈福。六朝古道经中《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经玄都大献经》载:“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节也。是日地官校阅,搜说众人,分别善恶……与其日月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高录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一俱饱满,免於众苦。得选人中,若非如此,难可拔脱。”亡者鬼魂于中元期间游于阳界,故需诵经文以超度亡魂。道教地官赦罪的说法,成为人们在七月十五祭祀祖先、安抚孤魂的一大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萧放]人月双圆庆中秋
- 下一篇:[潘知常]最后的晚餐——春节联欢晚会与新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