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刘晓峰]上巳节与日本的女儿节(3)


    佛教文化的交流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隋朝时最初派遣使者来中国的圣德太子,就是虔诚的佛教徒。随着佛教在日本的空前传播,来华求佛法的留学僧在来华的遣唐使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佛教在日本被定位为“镇护国家”,而如何才能佑护组成国家统治集团天皇和贵族们的寿命当然也是他们关注的重要内容。正因如此,道教的北辰信仰受到来华日本僧人特别的注意。对于北辰信仰在日本是如何变化成妙见菩萨信仰,至今学界没有非常明确的线索。只有一个事实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僧人对北辰信仰都非常关心。唐时来中国的留学僧中,后来成就最大的是后来被称为弘法大师的空海和被称为传教大师的最澄。而空海和最澄都接受了北辰信仰。空海回日本后开日本真言密教一宗,日本佛教史称“东密”,最澄大回日本后开天台密教一宗,日本佛教史称之为“台密”。“东密”“称北辰为”“妙见菩萨”,“台密”称北辰为尊王星,两方皆以北辰信仰为一已之秘,把它放在自己信仰体系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有古代日本“东密”和“台密”这个两最大的宗派的推动,北辰信仰自然在日本越来越盛行。不仅三月三日和九月三日定期有天皇亲自举行献灯的活动,天灾地异或国有大事,还随时举行北辰祭祀。
    四
    日本三月女儿节节俗受中国古代岁时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日本人确定三月三日为女儿节,是在江户时代。从那时起在女儿节,有女儿的人家通常要摆设偶人坛架,这风俗今天仍在全日本流行。偶人坛架上通常有多层台阶,上面铺设着红地毯。偶人坛架的摆设各个家庭从简单到复杂各不相同。简单的只有三、四层。复杂的要达到七、八层。内容上最常见的是宫廷式的。一般最上层通常是王和王后,第二层是三个女官,第三层是五个宫廷乐师,第四层是左右大臣。复杂的还有左樱右橘、雪洞屏风、香车彩轿、方箱长柜、梳妆台、针线盒、剪子匣子,再加上表示供品的小年糕、酒、果子……真个一个偶人坛架就是一个小世界。通常孩子还小的时候,摆设偶人的坛架会很简单,而随着姑娘们一年年长大,每到女儿节的时候,每个小女孩的父母都会为她买一件人形玩偶,这样坛架上的偶人将会不断的增多。陈设的偶人的做工非常精美,据说头部、发型、身体、手足、身上的服饰等等都由专门的艺人分工制作。《秇苑日涉》民间岁节上记述说:“三月三谓之上巳……,是日家有女儿,必陈人胜,供艾糕赤豆饭、置酒饮燕,谓之雏会,因以上巳为女儿节。”女儿节摆设偶人坛架的原形,就是古代中国的人胜。
    节食方面也是如此。日本古代时有在三月三日食桃花饼、饮桃花酒的习俗。三月三日食桃花饼据传起于周朝。日本古代文献中保留了今天在中国已经完全逸失的一本叫《十节记》的著作的若干条逸文。其中《和汉三才图会》上巳条引用的一条记载说:“《十节录》云:昔周幽王淫乱,群臣愁苦之。于时设河上曲水宴。或人作草饼贡幽王,尝其味为美也。王曰是饼珍物也,可献宗庙,周世大治,遂至太平,后人相传,作草饼是日献于祖灵,从此始也。” 平安时期食用桃花饼之俗已经在民间相当普遍地流行。《年中行事秘抄》记载说:“宇多天皇御记云,宽平二年二月三日,丙戌,仰善曰,三月三日桃花饼……俗间行来,以为岁事,自今以后,每色并调,宜供奉之,于时善为后院别当,故有此仰。”说到饮桃花酒这一习俗,日本的《世谚问答》记载,其起源在于《月令广义》记载晋武帝时武陵人饮桃花流水的故事。按照这一故事,饮了桃花流水的武陵人最后“得寿三百”,所以日本人认为三月三日饮桃花酒可以“去病驻颜”。
    不论是桃花饼还是桃花酒,都是受中国古代当时文化的影响。前面说过,三月三日在日本又名“桃花节”,桃花饼、桃花酒、桃花节等都和桃密切相关。桃本长寿,古人视之为仙木,在中国古代还有避邪的作用。《周礼·夏官》“赞牛耳桃茢”,注云:“桃,鬼所畏也。”至于为什么在日本的三月节俗中会出现祈寿避邪的桃花,只要联想起我们前面讲过《续齐谐记》所载“徐肇传说”就很容易找到答案。因为 “徐肇传说”的主干即女儿夭寿故事。
    应该指出的是,今天日本女儿节的节食,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一是樱花取代了桃花,三月正是樱花盛开,嫩叶初展枝头的时节,大人们会用鲜嫩的樱树叶做成樱花糕给女儿们吃。三月三日另一种经典的食品是蛤蛎。这是因为哈蛎的贝壳只能是唯一的一对。所以被用来象征女子的美德和贞操。从节食由桃花变为樱花,可以看出日本的岁时文化已经对上已节的“原型”加以改变,加进了自己民族的风土和文化因素。
    日本的三月三,街上多有身着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的和服又称“吴服”,是由从中国江浙一带的“唐装”演化过来的。在古代日本,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和服是财富的标志。和服中最有名的要数“十二单”。那是指从里到外共穿十二件不同颜色的和服。能穿得起这么多件价值高昂和服的,当然一定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孩子。尽管是单衣,但要里外穿上十二件,而一眼看上去又不能显得臃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说穿这身行头要有三个人在旁边做帮手,并且前后要用二、三个小时。穿好“十二单”的女孩子,正象一位身着重铠的重装武士,举手投足,都得费上一番力量,所以并不常见。在日本旅居十年,唯一一次看见女孩身穿“十二单”的,就是在日本的女儿节上。当那女孩子伏身把手中的“抚物”扔向河里的时候,身后的老妇人在后面紧张地用手拉住她和服的腰带,深怕这身重装把她坠进河里。这一幕现在想来历历在目,却已经是五、六年前的往事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再写下去,怕就到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了,就此打住。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05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