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湛晓白]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阳历认知——兼论历法从“天学”到“科学”的近代转变(5)


    (22)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15页。
    (23)(27)(28)林炯:《历法》,商务印书馆,1923年,第33、33、111页。
    (24)(29)高梦旦:《十三月新历法》,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05、118页。
    (25)《废除旧历宜顾实际》,《大公报》1929年12月31日。
    (26)林炯:《历法》,商务印书馆,1923年,第33页。另外,新旧历并行后,确实造成了民众在使用历法时的困惑。比如民国时一些农事实验场所制的表格中,播种时间注明是“清明前后”,但在备考一栏里填的却是“播种时间,以阴历为准”,可见填表的人也没有弄明白节气与历法之间的准确关系,而是将节气等同于阴历了。参见高梦旦:《十三月新历法》,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45页。
    (30)相关观点可参见竺可桢:《改良阳历之商榷》,《科学》1922年6月第7卷6期。
    (31)文青:《写在新历法问题号的卷头》,《河南教育》1929年第1卷第20期。
    (32)TP:《历法革命论》,《东方杂志》1929年第26卷第1号,第137页。
    (33)(34)竺可桢:《改良阳历之商榷》,《科学》1922年6月第7卷6期。
    (35)高均:《改历平议》,《中国天文学会会刊》1928年第5期。
    (36)竺可桢对历法问题较为关注,曾分别撰写《阴历阳历优劣异同论》(《科学》,1919年第5卷第1期)、《改良阳历的商榷》(《科学》1922年6月第7卷6期)与《阳历与阴历》(《科学画报》,1948年2月第14卷第2期)等文,平实地讨论阴阳历的差异和利弊。曾有学者撰文特别盛赞气象学家竺可桢讨论历法问题时所体现的科学、理性精神。实际上,竺可桢的历法观点和思维方式,在民国时期的知识界并非个案,反而是较为普遍的。参见吕文浩:《民国年间竺可桢论历法改革》,《中华读书报》2005年5月11日。
    (37)(38)蔡钟瀛:《太阳历与太阴历》,《东方杂志》1915年第12卷第7号。
    (39)亦敏:《历法问题》,《机联会刊》1935年第110期。
    (40)有关各类小型报刊刊载的历法类文章随举几例。《历法讲话》,《世界杂志》1931年第2卷第5期;钟子岩:《年头与历法》,《中学生》1933年第43期;杨天惠:《中西历法之演进》,《科学的中国》1937年第9卷第12期;狄应权:《历法史话》,《新学生月刊》1942年第4卷第1期。
    (41)关于古代历法的社会文化功能研究,参见江晓原:《天学真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42)江晓原:《天学真原》,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15页。
    (43)林炯:《历法》,商务印书馆,1923年,第12页。
    (44)参见天文研究所制订,教育部内政部颁发:《国民历》,1944年。
    (45)高梦旦:《十三月新历法》,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54页。
    (本文刊于《人文杂志》2013年5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