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节假日调整回顾:取消五一黄金周曾引争议(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0:11:31 中商情报网 2013-10-12 中商情报网讯 参加讨论
■链接二 中国古代法定节假日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是有法定节假日的,不过,这些法定节假日主要针对官员。官员拿朝廷的俸禄,为朝廷服务,朝廷就要规定官员的工作时间,也规定了放假休息的时间。 汉朝至隋朝,官员每5日放假1日,谓“休沐”,意即沐浴和休息。唐、宋时期实行“旬假”制度,即1旬休息1日,称“旬假”。1年36旬,可休36天。宋朝的法定节假日更加丰富: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7日,类似今天的“黄金周”。其他还有20多个节日也都放假,合计法定假日有110天,与今天的节假日总数相近。 古代还有许多“人性化”假日:父母住3000里外的,每隔3年有30日定省假;在500里外的,每隔5年有15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3天假期;儿女结婚时有9天假期。 元代规定全年只有16天节庆假日,可能是因为元朝统治者是游牧民族,与汉族的民俗不同的缘故吧。到了明代,官员似乎更辛苦些,旬假制逐渐削减甚至取消,全年只保留了3个假期,即春节、冬至及皇帝的生辰。这样少的假期,许多官员都啧有烦言。于是,朝廷只好作了修改,在3个假日的基础上增添了寒假,又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1个月。后来假期又逐渐增加,月假3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可放假18天,每年休假有50多天。 清朝的休假制度前期基本上沿袭明朝。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时间一长,国人就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世纪初,清朝政府上层逐渐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 ■链接三 端午节四种说法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纪念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因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被怀王革去职务,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悲愤交加,于5月5日写下了绝笔《怀沙》诗作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驾船打捞屈原尸体,把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想让鱼龙虾蟹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就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活动,以此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其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300下,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讨伐越国,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后夫差听信谗言之,赐子胥宝剑,子胥自刎而死。死前伍子胥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令取伍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5月5日投入大江。世人哀其忠勇,以吃粽子、驾龙舟纪念。 ■纪念曹娥说曹娥为东汉时上虞人,父亲溺于舜江,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5月5日,曹娥也投江,5日后抱出父尸。官府知道曹娥的事迹后,为之立碑,作诔辞颂扬,称为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墓上有碑,称曹娥碑,相传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舜江也改名为曹娥江。 ■古越民族图腾祭说上古时期,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曾存在过一个崇拜龙的图腾部族,史称百越族。百越族有断发文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现代考古发现,百越人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百越人一直存在到秦汉时期,后来大部分百越人和汉族融合,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少数民族。端午是百越人祭祖的节日,由于百越人流散很广,端午节遂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