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放]春节——祭祀的节日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5:11:28 作者提供 萧放 参加讨论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传统意义的春节以年终岁首为时间基础,春节在民俗中称为大年,大年的核心内容是除旧迎新,围绕着除夕与新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年节习俗。在传统春节习俗中祭祀占居重要位置,从一定意义上说,祭祀仪式是春节节日习俗的核心。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正旦、元日、元旦等,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民国成立以后。由于我们大家都已经习惯将春节等同于岁首,并且将年末也包含在春节系列活动之中,所以本文将上古开始的年终岁首的祭祀活动都囊括在传统春节祭祀的讨论之中。 上古的年节与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岁时节日本身就起源于祭祀活动,依照自然时序的献祭,促成了时间之流的断续。古代“岁时”常常与“祭祀”连接成词,在春夏秋冬的四季流转中,人们举行着相应的祭祀活动。在以农业为主要生计的农业社会中,人们岁末年初的冬春时节,尤为关注。传统的大型的岁时祭祀仪式常常在这一时节举行。所谓祭祀,依照《说文》的解释是以手持肉奉献给神灵。以食物奉献神灵是中国传统祭祀的基本方式,中国人认为以上等的或时令食品献给神灵,就如人间以佳肴招待贵客一样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赤诚。春节就是传统岁时祭祀中表现最生动的时节。 中国传统春节祭祀大体有国祭与家祭两大类别,国祭是朝廷或政府的公祭,家祭是民间家庭家族的私祭。 一、国家公祭 国家公祭,时间在岁末年初,祭祀的对象是天地山川、宗庙社稷,祭品丰厚,祭祀仪式盛大规整,是国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由天子主持,参加者是文武百官。早期的岁时祭祀应该是原始部落国家的公祭,我们虽然不能确切知晓当时的祭祀情形,但从考古发现的祭坛(如红山文化)遗址中可以想见当时的祭祀规模。越是早期社会,其祭祀活动越是频繁,祭祀仪式也越隆重。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要传承知识与文化,只能靠有形的活动的仪式进行反复的记忆与观念的强化,因此仪式充当了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能确切知道的最早的古代国家祭祀情形的是周代,《仪礼》、《周礼》、《礼记》号称“三礼”,这三本文献中记载大量的先秦岁时祭祀的重要信息,我们看到与春节有关的祭祀是“岁终大祭”与元日天子“祈谷”。 1. 岁终大祭 岁终大祭是岁末对天地人间诸神的一次总结性的隆重祭祀。在《礼记》中我们看到年终大祭的两种形式,一是“大饮烝”,即宗庙祭祀大礼,同时要祭祀日月星辰神、公共社神、门闾之神及门、户、中霤、灶、行等日常五祀。时间在夏历十月,夏历十月是周历一年的最后一月,所以大祭诸神。一是大蜡之祭,年终的大蜡之祭,在夏朝称为嘉平,在殷商称为清祀,周朝始称大蜡。祭祀先啬、司啬、百种、农、邮表畷、禽兽、坊、水庸等八神。这八神大都与农事活动有关,据前人考证先啬是神农,司啬是后稷,百种为百谷神,农为田神,邮表畷为井田道路间的界亭神,禽兽为猫虎神,坊为堤防神,水庸为沟渠神等。迎猫是为了让它吃田鼠,迎虎是为了让它赶走田里的野猪。在祭祀坊与水庸时要念一段祝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段祝辞有着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这种命令与祈求混杂的语气,生动地反映出古人对待神灵的态度,人们祈求神灵在新的年份里管束好水土、昆虫、草木,让它们各安其位,以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祸害。大蜡的时间在夏历十二月,是岁末对有关农事诸神的一次总祭,所谓“合聚万物”,而总祭诸神。大蜡之祭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农事的重视。 2. 元日天子“祈谷”之礼 天子在立春之日要到东郊迎气,然后在本月选择一个吉利的天干日,如上辛日,举行郊祀祭天,祈谷于上帝。郊天之后,周天子还选择一吉利的地支日,如亥日,举行农耕仪式。天子亲自带着耒耜等农具,在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的簇拥下下田进行象征性的耕作,所谓“躬耕帝藉”,即周王亲自为天帝的祭田劳动,兼之为本年农事丰收祈祷。这种正月立春后的郊祀祈求丰年的仪式,成为历代王朝政治大事。为了郊外祭祀的方便,帝王修筑郊天的圜丘。隋朝卢思道《驾出圜丘》诗,描写了当时郊天的情形:“开年简时日,上辛称天吉。平晓禁门开,隐隐乘舆出。乘舆出九重,金根御六龙。章移千乘动,旆举百神从。黄麾引朱节,灵鼓应华钟。神歌已相续,神光复相烛。风中飏紫烟,坛上埋苍玉。”唐宋依然以正月上辛日作为举行祈谷仪式的时间。明清在南郊建筑天坛,作为帝王祭天的专门场所,冬至圜丘郊天,正月祈谷典礼都在这里举行。天坛内有南北二坛,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祈谷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原称大飨殿),明清帝王正月上辛到天坛祈年殿祭祀上帝,为民祈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张勃]唐人的年节
- 下一篇:[古清生]荆楚的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