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炎]中国传统节日的困境与机遇(4)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0:11:20 人民网-文化频道2009年04月 陶思炎 参加讨论
四、大力发展节日文化和节日经济 节日文化与节日经济本相辅相成,在当代生活中它们更是无法剥离。面对困境与机遇,传统节日必须在传承、保护的同时,有所利用和发展。为了“我们的节日”,当前我们应当注意做好以下的工作: 1、普及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加大教育与宣传的力度。可借助书刊、广播、影视、广告、课堂,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悠久历史、丰厚内涵、文化地位和现代价值。尤其应注意相关公益性广告的制作,动漫手段的利用,以及市民讲坛、公益讲座的开设,让民众对自己的传统节日既知其然,又知所以然,并由知之、爱之到传之、护之。 2、推进普查、调研工作,加强节日文化的学术研究。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在56个民族中长期传承,因地理条件、历史状况、民族生活、行业差别等因素,相互间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别。把握区域的与整体的节日风貌,找到其个性与共性间的文化联系,需要广泛而深入的田野调查和长期而精细的学术探究。研究不仅能使节日理论深化,也能引导节日应用的实践。 3、拓展节日文化旅游,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中国传统节日往往有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的附丽,有特定的仪式或其他动态的事象,有岁时性节物为象征符号,并有诸多各具寓意的节日食品。此外,传统节日作为民俗节日,总能呈现出喜庆、祥瑞的气氛和欢快、乐观的情调。这些元素都可以用来打造节日旅游产品。它们以参与、体验为中心,充分发挥节日文化的满足功能,通过放大、转移、重构,以使寻常的岁时生活成为发展旅游业的特殊资源和特色产品。 4、加强区域间和国际间的节日文化交流,在更大的空间里提升传统节日的地位。文化是传承的,也是能传播的,它不仅在相邻的地域间传播,也在不同的民族间、国度间传播。归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曾接受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少节日元素和相关符号至今犹存。如果在中日间共同开展七夕节活动,在中韩间共同开展端午节活动,以及在东北亚、东南亚开展中秋节、中元节等节日文化交流,对提升传统节日地位、促进国际合作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5、开发节日产品,发展节日文化产业。传统节日的产品开发是一个发展节日经济的新课题,除了节日食品、饰物、礼物、服装、玩具、贺节晚会、贺岁电影等,节日旅游、节日书刊、节日动漫、节日休闲、节日体育、节日教室(节日期间的有关艺术、技艺、其他专业知识的短期培训)等,都能构成节日文化产业的发展领域。节日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传统节日风俗的传承可以并行不悖,不一定构成前者对后者的破坏,而是一种对节日文化生活的适时补充。把“产品”、“产业”与“传统节日”相提并论,既顺应了时势的需要,也体现了文化创新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传统节日将摆脱面临的困境,在新的机遇中永续地传承和发展。 【作者简介】陶思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