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边嘉措]怎样破解《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记忆之谜”?(3)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38 岁月如歌-雪域之子博客 降边嘉措 参加讨论
“记忆之谜”不是不可解析的 一个目不识丁、连自已的名字也不会写的艺人,为什么能背诵十几部,甚至几十部故事,几十万诗行、几百万字?若全部记录出版,是几十部厚厚的书。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诗人、作家和学者,能背诵自已的全部著作,更不要说去吟诵别人的几十部著作。 说唱艺人们是怎样学会,怎么记忆的呢?上述几位艺人都属于“包仲”──托梦艺人。他们都说自己在青、少年时代做过一个神奇的梦,这之后就同《格萨尔》结下不解之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说唱格萨尔故事。 艺人的梦与史诗的传承,究竟有什么内在联系?有人觉得不好理解,不可信,甚至认为是“胡说”,是“迷信”,是“唯心主义”。艺人讲做梦经过,有人认为是在宣传“宗教迷信”,将说唱艺人与装神弄鬼的巫师相提并论,过去还因此而受到批判。 有些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追奇逐异,用一种猎奇的观点去探索艺人的记忆之谜,故弄玄虚,越说越玄,越说越离奇,以迎合一些人的猎奇心理,公然宣扬什么“神授”观点,陷入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和神密主义的泥潭,把藏族人民创造的一部伟大史诗,说成是“神”的传授,有意无意地贬低藏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实际上也贬低了《格萨尔》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那么,怎样解开这记忆之谜,给以科学的说明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作一些分析。 第一,环境因素。 一个艺人学会说唱史诗,有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因素。这里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家庭环境等。概言之,也就是艺人和史诗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如现在艺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是阿里、黑河、果洛、玉树、昌都和甘南、甘孜、阿坝等地区,其中昌都、甘孜是半农半牧区,其余都是牧区,而且都在高寒地区,平均海拔在4千米以上。这些地方,也不是到处都有艺人,而是集中在较小的范围。艺人大部分是牧民,只有极少数农民。牧区经济落后,文化教育不发达,居民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文盲,文化生活贫乏,加上交通闭塞,居住分散,人们之间的交往少,生活节奏缓慢,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有这些都是《格萨尔》能够流传的环境条件。这里的孩子,从小受到古老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牧业文化)的熏陶,在牧业文化的生态环境中产生的《格萨尔》这部古老的史诗,成了他们的生活教课书,他们从这部古书学文化知识,学天文历算,学宗教观念,学自已民族的历史,……总之,可以学他们想学的一切东西。这种影响,代代相传,历久不衰,渗透到血液之中,渗透到灵魂深处。这种影响的巨大力量是无法估计的。相反,拉萨、日喀则、亚东等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宗教势力(不是影响)比较强盛、对外交往比较多的地区,就没有出现比较优秀的说唱艺人。 家庭的影响也是个重要因素。《格萨尔》说唱艺人虽然说没有师承关系,不能父子相传,但家庭(包括亲属)的影响却具有重大影响。如玉梅的父亲就是一位著名的说唱艺人,在当地群众中很有影响。她17岁时父亲去世了,正如她自已说的那样,父亲不可能一句一句地教,教了也记不住,但从小耳闻目睹,浸染熏陶,影响是很深的。这也是一种传承,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种传承方式。 古如坚赞也是十八、九岁开始书写《格萨尔》,在这之前他没有写,也没有讲过。但他从小寄养在舅舅家,舅舅昂仁就是一位著名的说唱艺人,至今健在,而且一直很活跃,对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扎巴老人的亲属中虽然没有艺人,但他的故乡有一些很优秀的艺人;当地群众很喜欢听艺人说唱;而为他开启“智慧之门”的喇嘛,就是《格萨尔》故事的热心提倡者,他经常给艺人们以资助和支持,鼓励他们说唱,所有这些,无不给少年扎巴以深刻影响。 第二,遗传基因与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以弗洛伊德和荣格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关于遗传基因、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论述,对于我们解开艺人记忆之谜、分析这部史诗何以能够从遥远的古代流传至今的原因,是很有启发的。 弗洛伊德剖析人的内在心理结构,他认为人在正常的意识之下,还存在一种潜意识心理,如同海岛(意识)之下有一大岛根(潜意识)。 荣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他认为个人的潜意识有赖于更深的层次──集体无意识,犹如在岛根之下还有一大片海床。荣格进而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经验的贮蓄所”。他在《论无意识心理学》中指出: “集体无意识,作为人类经验的贮蓄所,同时又是这一经验的先天条件,乃是万古世界的一个意象。”[1]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体现了意识的母壤,体现了常常尽力将意识过程引回到根源的老路,在它之中远至最早的祖先经验仍旧是活跃的。他认为: “精神的个人层终结于婴儿最早记忆,而集体层却包含着前婴儿时期,即祖先生活的残余。”[2] 同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集体无意识的积极方面和创造特性,他认为,无意识包含着“未加区分的古老精神残余”,“无意识……是普遍的:它不仅使个人集合于一个民族或种族之中,而且它还使他们同前人及其心理学相统一。”荣格进而指出: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着“一种具有创造特性和集体精神倾向。”荣格反复强调:集体无意识包含着“在每一个体大脑结构中更新的人类进化的整个精神遗产。”(着重号系原文所有)。从大脑结构的一致性中,荣格推演出这样的前提,即人的集体无意识“包含从祖先遗传下来的生命和行为的全部模式。”[3] 如果我们参照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来分析《格萨尔》的传承关系,那么,历史悠久的、远古的藏族文化传统如同一大片海床;在这一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史诗《格萨尔》好比一个岛根;那些杰出的说唱艺人就是浮出海面的海岛。他们的产生看似奇特,不可思议,实际上是深深地扎根在坚实的海床之上;每一个艺人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只要有海床和岛根存在,就会有海岛从海面隆起一样,只要雪域文化这一丰厚的土壤存在,就会不断地造就出杰出的说唱家,来吟诵这部不朽的诗篇,这又是必然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