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王恬]海峡两岸神灵俗信、传说的比较(2)


    类似陈十四夫人这样较完整、较广泛的地方神灵俗信,在上述神灵崇信中却是不多的,更多的则是个别村落自己所崇敬的神灵。如永嘉县花坦乡廊下村,最大的庙宇及崇祀的对象是“地主爷”。地主爷是廊下村主神,其庙称“地主殿”。他边上另有一位土地爷,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地主爷”不是普通意义的“当方土地主官”。
    其次是“娘娘菩萨”神灵,其庙为“凤南宫”。庙内供奉6位女性神灵:陈十四夫人、陈十三娘娘、陈十五娘娘、卢氏娘娘、潘氏娘娘和黄六姐。村民讲,陈十四、陈十三、陈十五三位娘娘是三姐妹,各有主司之职。从现在塑像的形态上来分析,陈十四夫人手持剑,是武力降妖的象征;陈十三娘娘手持罐,是医药神的化身;而陈十五娘娘双手握着腰间玉带,是福和禄的化身。
    卢氏娘娘又称“上塘娘娘”,从庙内楹联和建筑看,卢氏娘娘才是这座庙中的正神,此庙最初应是为她所建。在神格上,她是因为“孝烈”而被称神的。其规模超过“土地公公”而显出“官修气派”。“凤南宫”应是官建的“孝女庙”,该神的崇信是起自唐代,尚不清楚缘由,笔者将作进一步考察。
    潘氏娘娘和黄六姐。两位附祭女神已无事迹可考。潘氏娘娘手持玉带,黄六姐手持佛尘,很有道家仙姑的样子。令人惊异的是,该村“凤南宫”内,还有一位男性送子神。廊下娘娘庙众多女神或威武或高贵,却没有一位是“送子”娘娘,承担这一职能的却是庙内过道的一位男神。男神文扮,膝上坐一孩童,村民称其为“麒麟送子”。这种与常见信仰相悖的现象极有特色。
    从历史上看,当地民间还广泛流行过对山神、山魈、五通、树神等神灵的崇拜信仰。今天的民众,尤其是永嘉山区村落的农民,仍会多少说一些“山魈爷”神灵的传闻和五通神灵作怪的故事。
    综上所述,如此杂多的神灵信仰,是当地民间俗信的一大特色,并且与当地的民间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越世居的江南,历史上就有“信鬼神、喜淫祀”的习尚,今天残存的泛神灵信仰,可以说是这股遗风的传承和影响。台湾澎湖因受古百越族的风尚浸染,“淫祀”之风也有所染。《澎湖民间传说》中的“望安李王庙的建庙传说”、“玄天上帝的传说”、“青螺城隍爷的传说”、“马公城隍庙灵验记”、“妈祖显灵救澎湖”,①《澎湖县民间故事》中的“李府将军庙的传说”、“吴府宫的传说”②等等,都展示了这一点。其间所涉及的神灵都是民间信奉的诸神,与正规宗教的神灵,有较多的区别。这从祭祀的仪式中可以看出。它在崇拜仪式上借用佛道的形式,可在本质上却是巫风的传统。
    我们在永嘉蓬溪村香火最盛的仙岩殿多次见到,众神灵供奉的场景及大殿的布置如同佛仪,然供品却有猪、鱼、鸡三牲。一位年轻的还愿者(外出做生意回来)包下此殿三天三夜,用了一头几百斤重的大肥猪,整个程式展现了巫风淫祀的风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
    神灵的人性化
    温州永嘉、台湾澎湖两地民间的神灵,都有神的光环,然而透过神圣的光环,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普通人性的展示,体现了人性化特征。
    首先,所奉祀的地方神,几乎都是历史上的人物神化而成,而且大多数是当地人,生前都有某一方面的好名声。神化后,显示出的也是某一方面功能性的神主。如石压娘娘,传说中是一位在劳动中曾被石头砸伤了右臂、自采草药治愈了伤口的妇女。后来用自己的成功经验,专门为人治外伤,救治了不少民众。成仙后,人们为她塑身立庙,所祈求的主要也是她这方面神化的功能。由于这里的神往往只具有某一方面的功能,为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就出现了众多的神主。地方神灵在俗信传说中,往往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家世极其平凡的普通人。如陈十四,她是流传广泛仅次于妈祖的一位女性大神。其原名陈靖姑,陈十四是她的俗名。相传唐朝年间,因有白蛇精残害生灵,她的两位兄长被派去降蛇妖,因法力不够,大哥被蛇吞食,二哥侥幸逃回。为报仇,陈十四上庐山学法。学成归来后听说蛇精在福建作怪,陈十四运用祖师教的一套庐山法,几经搏斗,终于战败蛇妖,使它永不能出洞。陈十四因降妖有功,受到皇帝的敕封。她去世后,民众筑庙祭祀,不管祸福水旱都去向她祈祷。①
    卢氏娘娘,又称“上塘娘娘”。据传唐朝年间,永嘉楠溪太石卢岙村,有个靠种田度日的卢氏女,家里很穷。一日她跟娘去砍柴,见到柴丛里钻出一只老虎,张开血盆大口朝她娘扑来。卢氏女见状,她就把自己的头钻进虎口说:“你勿要吃我娘,要吃就吃我吧!”说来奇怪,老虎见了卢氏女,就趴在地上不咬她,只是用虎背往她身上不停地磨蹭。卢氏女见逃不脱,想不出好主意,只得爬上虎背。老虎见她骑上,便越山过水,直向西南方的楠溪江上塘奔去。到了上塘岩头儿,正值二月十四夜里,老虎就停下不走了。卢氏女从虎背上跳下后,老虎只管自己跑了。从此卢氏女就在楠溪江上塘岩头儿落脚。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虎口救母的孝女,专门为她建了“上塘殿”奉祀。并规定二月十四为卢氏娘娘的寿诞日,附近各县的人们都来烧香祭拜,成为一个盛大的庙会。据说到了宋代,温州府台将卢氏女伏虎救母的事迹,奏本当朝圣君,宋帝听后就封卢氏女为“孝佑夫人”,并赐银两在上塘岩头儿重建“孝佑宫”。后人把孝佑夫人称为“上塘娘娘”,“孝佑宫”说成“上塘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