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虎彬]史诗观念与史诗研究范式转移(4)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9:11:44 尹虎彬空间 尹虎彬 参加讨论
三、史诗研究在中国 最早将西方史诗介绍到中国的是外国传教士。19世纪后期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侵略权益的扩大,外国传教士取得了在内地自由传教的特权。他们在自己所创办的报刊如《六合丛谈》、《万国公报》和《中西闻见录》上,陆续介绍了古希腊史诗。在这一时期的汉文译述里,人们多用“诗史”一词指称古希腊荷马的两部英雄诗歌。应该说,传教士们对于荷马史诗的产生时代、作者、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主要方面,都做了比较准确的介绍。[16] 在中国,“epic”一词的汉文对应词分别有“叙史事诗”、“诗史”、“史诗”、“故事诗”等。早期的中国现代启蒙主义者,在接受西方的史诗观念时,主要还是取例西方,同时又赋予了很强的历史观念和意识形态色彩。清末民初以来,在与东西方列强的对抗过程中,中华民族作为“国族”(nation state)的观念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当中开始蔓延,浪漫主义式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作家希望通过神话来重建民族的历史,对照域外史诗传统,试图重新唤起中国古代的“诗史”精神,寻求一种能够提升和强化民族精神和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 “宏大叙事”。当然,单从学术角度来看,这些20世纪之初的中国知识人对于史诗的认识不免还有许多历史局限。他们对外来史诗传统中的宗教神圣性和口头叙事特点缺少深刻的理解,他们主要是基于中国的传统国学的话语来理解史诗这一文类,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色彩。 早期的知识分子谈到史诗,往往“取例”西方,与中国古代经典相比附,没有摆脱文人文学的窠臼。早在1903年梁启超就发现“泰西诗家之诗,一诗动辄数万言”,而“中国之诗,最长者如《孔雀东南飞》、《北征》、《南山》之类,罕过二三千言外者”。[17]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盛赞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具有西方史诗的特点,以有限的文字叙写深广的历史内涵,既具“诗情”,更兼“史性”,足堪“诗史”之称。[18]王国维也慨叹中国没有荷马这样“足以代表全国民之精神”的大作家。[19]王国维说中国“叙事的文学(谓叙史事诗、诗史、戏曲等,非谓散文也),尚在幼稚之时代”。[20]胡适和陈寅恪先生对于史诗的阐述,已经透彻地揭示了史诗作为文类的一些根本特点。胡适在《白话文学史》里指出:“故事诗(Epic)在中国起来的很迟,这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很少的现象……我想,也许是中国古代民族的文学确是仅有风谣与祀神歌,而没有长篇的故事诗……纯粹故事诗的产生不在于文人阶级而在于爱听故事又爱说故事的民间。”[21]陈寅恪在论及中国的弹词时,把它与印度和希腊史诗做比较,他指出,“《再生缘》之文,质言之,乃一叙事言情排律之长篇巨制也。” “世人往往震矜于天竺希腊及西洋史诗之名,而不知吾国亦有此体。外国史诗中宗教哲学之思想,其精深博大,虽远胜于吾国弹词之所言,然止就文体而论,实未有差异。” [22]陈寅恪对于弹词的文类界定,自有其精审之处,也反映出他对史诗的理解是十分到位的。在史诗的宏大叙事之外,指出这一文类的庄严性和神圣性。任乃强在1940年代研究过《格萨尔》,指称它是一部“诗史”、“历史小说”、“如汉之宝卷”、“弘扬佛法之理想小说”等。[23]他基本上认识到史诗的历史性内容、宗教认同意识和诗性的叙事特点。但是,尽管他给《格萨尔》贴了许多标签,每一个标签也只能反映出史诗的某一特点。 19世纪以来,欧洲学者根据史诗反映的历史内容界定史诗类型,提出“原始”、“创世”、“英雄”、“民间”、“民族”、“神话”等史诗类型概念。当我们从文学史和文艺学史来看待史诗时,关于史诗的观念大致上属于文学类型的描述或归纳。在西方古典文学里,文学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从主题,从形式上的诸多要素如方言、词汇和韵律,每一种文学类型都有其严格的惯例所规定。在现代文学批评中,genre这个术语指的就是文学类型。[24]就史诗而言,在西方文学三分法中,史诗是叙事类文学,与抒情诗和戏剧并列。与史诗密切相关的文学类型主要有诗歌和散文形式的叙事类文学,如故事、长篇叙事诗、传奇诗歌、宗教诗歌以及后来的小说等。史诗又属于一种很复杂的文类。绝大多数史诗包含其他许多的文类,如谚语、赞词、祈祷辞、咒语、挽歌、仪式描述等。这些文类在口头传统之中都各自独立存在着。融合多文类的传统,这是口传史诗的特点。史诗作为一种文类,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各种史诗传统的发展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史诗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神话、传说、故事等其他民间叙事文学的营养,甚至还借鉴了抒情色彩浓重的民歌等体裁的成就,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题材内容、艺术思维方式以及诗学等方面的体系。史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有机综合的特点,但却不能用其中任何一个体裁标准,也不能用所有这些体裁的特点拼凑出来的标准去衡量它。应该说,史诗消化了各种民间口头表达形式,对于这些形式的运用是以史诗为导向的。换一种说法,从文学类型的角度历时地看,史诗代表了在一个特定口头传统中得到充分发展的、在较高阶段上达到的语言艺术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