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东]从梁祝传说的结尾看民间故事的生长机制(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7:11:51 作者提供 施爱东 参加讨论
三.祝英台投墓的后果是什么? 祝英台投墓之后,还会产生许多问题,这里我们只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作为祝英台未婚夫的马某,他在未婚妻跳进别人墓地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我们统计了102个梁祝故事,发现马某可以有这样6种反应: 1. 不作为; 2. 挖开梁山伯的坟墓(掘墓); 3. 追入阴曹地府,继续展开夺妻斗争; 4. 变成了苍蝇之类的小昆虫; 5. 吓成了红脸; 6. 殉情自杀。 以上6种情节基本上穷尽了我们可以想象的马某的所有可能反应。每一种反应,都要增补相应的情节。我们选择第2种反应,即“掘墓”来讨论。 我们知道,掘墓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掘开坟墓发现了什么?或者,掘墓的后果是什么?在我们所讨论的故事中,掘墓之后,又增补了这样一些情节: 1.蛇护墓穴,吓退掘墓者。比如,掘墓发现“两条大蛇”或“数不清的大蟒蛇”,马某被吓退或者吓死。 2.马某找到尸骨,进行报复。“他掘开坟墓,找到许多尸骨,便四下抛散,不料那些尸骨重新聚拢在一起。” 3.梁祝发生尸解。如“只见两块青石板,其他一无所有”、“不见尸体,只见两个白色的鹅卵石”、“墓掘开了,里面只有两块粘在一起的石头”。 4.梁祝化为双飞物,在另一世界得到永生。比如说梁祝化成一条白蛇和一条青蛇,“双双腾空驾雾飞去”,或者说,“两只鸳鸯鸟从里面飞出”、“只见得一双白蝴蝶飞出”等。 限于篇幅,我们只选择第3种即关于“尸解”的故事来讨论。采用这种讲法的故事有4则: 其中一则故事认为,主人公的灵魂已经飞升了,石头只是坟墓中的遗留物。故事把尸解与化蝶的情节拧在一起,并且说明“这时才知道那一双白蝴蝶,就是它俩的化身。”梁祝化成蝴蝶跑了,两块青石板就变成了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无须进一步交待,故事就此结束。 另有三个故事认为石头本身就是梁祝的化身,那么,作为梁祝化身的石头,它的命运就必须有所交待。 首先,马某一定会想办法分开,或砸开这两块石头。石头(代表梁祝)被“分开”,这又产生了新的紧张,因此一定要增补一个有关“结合”的情节才能消解这一紧张。因此,有两则故事说,那两块石头最后变成了两棵树(或竹子),根连根,桠对桠(或缠在一起)。流传于福建漳平的一则故事则说:两块石头分别变成了杉和竹,人们把杉做成木板、把竹做成篾,用篾来箍板制桶,这样,它们又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故事是可以不断生长的,只要存在问题,就一定会催生不同的情节来解决这些问题,不同的故事讲述人所选择的解决方案千差万别,所以,祝英台投墓之后,故事在后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会表现出多种可能的走向。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故事的无序生长,我们还可以通过列表来说明。 我们选择一个样本较少的类别:祝英台投墓之后,有一类故事说,马某跟着跳进了坟墓,或通过自杀追至阴曹地府,向阎罗王告状,跟梁山伯“打阴司”。这类样本只有6篇,但已经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情节走向: 表1,梁祝故事“打阴司”异文
上表可见,在每一则故事的最后,梁祝总是“白头偕老”、“荣华富贵”、“回归天界”,得以“大团圆”;而马某或者是“化身另物(多为丑陋事物)”、或者是“还魂另娶”(多强调娶丑女)。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反面人物得到恶报。所有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故事的才会停止生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