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一个严谨的史学理论体系(3)

常乃德史学理论的另一特点也是与理论性相关的,那就是相对地轻视具体的方法论。从梁启超以来的许多近代史学家基本上都是在理论、材料和方法三方面齐头并进,较全面地建设新史学。风行于近代的各类"历史研究法"大都是既包括历史学性质、对象这类纯理论探讨,也有较大篇幅的具体方法,尤其是对如何鉴别、收集和运用史料的阐述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历史学家孜孜致力于研究如何才能写出一部新历史来教育国民。梁启超就提出要使史学成为"国民资治通鉴。"因此,他们特别重视探讨历史编纂方法及史料的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反映在理论上则是要重建历史真相,探寻历史的因果关系,这就使新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务实性。而常乃德却将眼光越过这些具体的方法,他将历史编纂、历史方法这类史学的基本工作看成是史术,是属于形而下的东西,将它们排斥在历史学范围之外。常乃德尤其对考据方法极为轻视,他对考据派的批评之多,言辞之刻薄、激烈,在近代史家中是较为少见的。我们知道,即使是象朱谦之、雷海宗这样的史观学派学者,虽然他们极其重视理论、批评考据学派轻理论,忽视现实的作法,但他们并没有否定和贬低考据方法的价值,相反,他们自己也做考据的文章。朱谦之就自称是有"历史癖的考证家"。(38)写有一些很有发现价值的考据文章。相比之下,常乃德则是有些与众不同了。据常乃德的学生黄欣周的说法:"他无意于支离破碎的考据之学,而要建立一个系统整然的历史哲学,"(39)据笔者的分析,追求理论的完整固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常乃德个人的爱好、知识结构和特长等等个人条件也是影响他史学理论个性特点的重要因素。另外,常乃德的目的不仅是要纠正考据学派的学风,他还有更高的目标,就是清理从梁启超以来的近代历史学,建立一种超出于一切他认为是传统学术的新历史学,也就是他所说的"历史学的最进步形态。"我们在他的史论中可以看出,他对传统史学和近代史学理论都抱有批评和不满的态度。由于注意点主要集中在对历史学本身的看法上,所以常乃德相应地更追求理论性而轻视具体操作方法。
    尽管常乃德的理论不无偏激和片面之处,但是从我们历史学现有的理论水平来看,其中仍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吸取的东西。常乃德强调历史学对象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主张历史学应有严格的定义和明确的范围,并且重视历史学和历史学家对社会的责任,这些对于现代史学理论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他对理论的自觉探索和认真研究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唯物史观和某些领导人的政治性言论直接当做史学理论运用,而忽视了对历史学自身理论的探讨。自80年代后,虽然随着改革开放,引进西方学术,再度掀起了史学理论热,但这次史学理论热的影响范围较近代的第一次热潮要小得多,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实际应用于指导历史研究的理论仍然陈旧、粗疏、空洞和狭隘。因此,在开创新理论的同时,挖掘和重新认识近代史学理论的精华,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①常乃德的著作均收于黄欣周编《常燕生先生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以下引文都只注明文章的题目及《遗集》的卷数、页数。
    ②见《文苑英华》卷742和吴缜《新唐书纤谬》序。
    ③常乃德《历史与历史学观念的改造》,《遗集》第1卷,第222页。
    ④同上文,《遗集》第1卷,第227页。
    ⑤同上文,《遗集》第1卷,第234页。
    ⑥《历史的本质及其构成的程序》,《遗集》第1卷第254页。
    ⑦《历史的本质及其构成的程序》,《遗集》第1卷第256页。
    ⑧同上文,《遗集》第1卷第254-255页。
    ⑨《遗集》第1卷,第231页。
    ⑩《遗集》第1卷,第234页。
    (11)《遗集》第1卷,第257页。
    (12)《遗集》第1卷,第258页。
    (13)《遗集》第1卷,第259页。
    (14)《遗集》第1卷,第260页。
    (15)《遗集》第1卷,第221-222页、第223页。
    (16)《遗集》第1卷,第234页-235页。
    (17)《遗集》第1卷,第225页。
    (18)《遗集》第1卷,第224页、第225页。
    (19)《遗集》第1卷,第225页、第226页。
    (20)《遗集》第1卷,第226-227页。
    (21)《遗集》第1卷,第231页。
    (22)《遗集》第1卷,第211-222页。
    (23)《遗集》第1卷,第219页。
    (24)《遗集》第1卷,第261页。
    (25)《遗集》第1卷,第212页。
    (26)《遗集》第1卷,第256页。
    (27)同上书,第257页。
    (28)《遗集》第2卷,第603-604页。
    (29)《遗集》第1卷,第246页。
    (30)《遗集》第1卷,第220页。
    (31)《理知万能的时代》,《遗集》第1卷,第22页。
    (32)《遗集》第1卷,第232页,第233页。
    (33)《遗集》第1卷,第260页、261页。
    (34)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史学论集》第198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5)雷海宗《历史过去释义》,《中央日报》(昆明版)1946年1月13日。
    (36)朱谦之:《考今》,《现代史学》1942年5卷1期。
    (37)见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第一编;G.R.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第五编。
    (38)朱谦之《七十自述》(三),载《中国哲学》第五辑。
    (39)黄欣周《常燕生先生遗集》编者序,《遗集》第1卷第2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