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历史转折与传统(2)

不是所有的传统在历史转折中都将遇到严峻的挑战,我认为,只有那些具有实质性的传统才会受到新时代的查审。如一个特定社会政治模式的传统,思想模式的传统,经济模式的传统,文化模式的传统,道德模式的传统等,这些传统直接规定了社会制度、体制、结构存在的边界条件。体制结构的演化创新,实际上是这些边界条件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作用下,发生创造性的自觉转换。转换至少在两个层面上发生:一是社会体制结构方面;另一个是文化心理结构方面。转换也是一种对传统的整合,它是用新的时代精神来整合原型社会实质性传统的内容,从而构成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的自己的文化密码,并且给新社会带来秩序和新规范。
    应当说,一种失去历史必然性的实质性传统往往对新社会的产生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历史转折过程的复杂性和艰难性除了来自人们利益上的得失冲突外,主要与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以及精神信仰方面所接受的传统心理有关,新的社会体制与旧体制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体制实体。而实现这种转换,对行为主体来说,乃是由自我走向非我,再回到自我的过程,是同一个主体自身内部产生新旧认识结构的转换。固守自我是容易的,否认自我是困难的,在批判建构中回到自我则更艰难,所以,普列汉诺夫指出:"说生产力的发展引起法权制度中的变化,这是很容易的!这些变革乃是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各个成员的利害的结合是极其奇妙的,一些人利于维持旧秩序--他们用一切他们所能用的手段来保持它;对于另外一些人,旧秩序已经是有害的和可恨的了--他们以其所有的全部力量来攻击它,而且不止如此。革新者的利益亦永远不是经常同样的;对于一些人,某些改革比较重要,对另一些人,另一些改革比较重要。争论在改革者的营垒中产生出来了,斗争更复杂化了。"⑩这种新旧传统在主体自身内部所展开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反映了作为文明发展主旋律的传统在具体历史阶段上的"变奏",它是传统发展的进化与提升,"变奏"的实质是人类对自由目标的追求。正如黑格尔所言:"精神就是通过这样打破固定存在形式的办法来保卫伦理的存在使之不致堕落为自然的存在,保持它的意识的自我,并将这个自我提高为自由和它自己的力量。"(11)康德把这种"变奏"视为人类对一种违反人性的犯罪行为的积极整治和追求进步的天职。他说:"一个时代决不能使自己负有义务并从而发誓,要把后来的时代置于一种决没有可能扩大自己的(尤其是十分迫切)认识,清除错误以及一般地在启蒙中继续进步的状态之中,这会是一种违反人性的犯罪行为,人性本来的天职恰好就在于这种进步,因此,后世就完全有权拒绝这种以毫无根据而且是犯罪的方式所采取的规定"(12)。
    新社会的诞生,既要破除旧传统,更要创造出符合时代的新传统来。实质性传统之所以受到多数人的依恋,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规范作用,是因为这些传统往往具有一种克里斯玛(charisma)特质。克里斯玛一词在韦伯那里专指具有神圣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非凡性格和精神特质,他们身上具有"创造性的革命力量"。克里斯玛先知的典型口吻是:"吾言经书所载,然则我向尔辈如是说。"在他们看来社会的裂变,使传统显得不完善了,尽管对身处其境的人来说,环境可能并没有岌岌可危成令人牢骚满腹,但他们凭洞察力得知现存社会的"病态性",并具有唤起他人承认或赋予其克里斯玛特质的天赋。他们的独创性建立在以一个传统作为出发点,并拥有一批将同样的传统当作出发点的传统对象。就此而言,他们继承和弘扬了传统,并在转换旧传统过程中,保持了变革与稳定、中断与连续的"必要张力"。库恩在谈到科学革命中传统与变革的关系时指出:"科学研究只有牢固地扎根于当代科学传统之中,才能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传统,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谈到一种隐含在科学研究之中的'必要的张力'"(13)。又说:"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也必须是个传统主义者,他很乐于用已有规则玩复杂的游戏,以便成为一个可以发现用来玩游戏的新规则和新模子的成功的革新家。"(14)显然,在破除旧传统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必要张力,关系到历史转变能否良性、健康实现的大问题。创建某种传统离不开克里斯玛人物,以及作为里程碑式纪念对象的克里斯玛事件。同样,一种传统倘若失却了其克里斯玛特质,不再被人们感到是超凡的,神圣的,或具有异乎寻常的价值意义,那么它就会失去接受者,失去作为人们行为道德规范的感召力。
    何以判断这种克里斯玛精神在传统中的存在或流失呢?主要是看它能否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传统之所以拥有着一大批接受者,是因为它具备了能够满足现实人需要的内容,如果它已不再具有这种价值功能,如果传统给继承它的人带来了明显的和普遍的不幸后果,那么这种传统就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一个传统要延续的话,就必须为现实人类的实践活动"发挥作用";一种传统反复带来灾难,或反复被证明明显错误,那就行将灭亡了。
    注释:
    ①西方有关论述传统方面的文献主要有:艾森斯塔德:《传统、变化和现代化》,纽约,1973年;E·科尔逊:《传统和契约:秩序的问题》,芝加哥,1979年; 韦布洛夫斯基:《超越传统与现代化:变化世界的宗教变化》,伦敦,1976年;希尔斯:《论传统》,伦敦,1981年;拉夫杰伊:《伟大的存在之链》,麻省剑桥,1954年等等。
    ②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72页。
    ③⑤E·希尔斯:《论传统》第21、23页。
    ④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08-409页。
    ⑥马克斯·韦伯:《世界经济通史》第29-39页;转引自希尔斯《论传统》第12页。
    ⑦乔纳森:《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1页。
    ⑧⑨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42、43页。
    ⑩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144-145页。
    (1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第13页。
    (12)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27页。
    (13)(14)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4、234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