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放:海外华人需要高显示度的春节符号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30 泰亚新闻网-中国新闻报 萧放 朱万明 参加讨论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人的世界大迁徙,海外华人需要有民族节日文化温暖与凝聚。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具有高显示度的春节符号,让不同语言背景的地球人都从春节符号中知晓我们的春节文化,就像西方社会的圣诞节中圣诞树与圣诞老人这两个符号一样,直观生动。因此,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春节符号,海外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需要春节符号。” 春节,是当今中国最大的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文化,是中华文化形象迷人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遗产和传统的软实力。 然而,当“圣诞老人”、“圣诞树”游走于神州大地千家万户的时候,在中国传统春节那丰富多样的节日符号里,诸如红灯笼、福字、春联、年画、鞭炮等等,始终没凝练出能够真正代表中国人心中的春节象征物象的春节符号。 可喜的是,今年初,一项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有声有色地得以正式开展。此项活动是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中华春节文化国际博览会组委会承办,文化部外联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的支持。据该组委会项目执行人透露,截至日前,征集作品已达到6000多幅。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董俊新欣然介绍,该活动在全球反响热烈,深受社会舆论好评,成为了全球华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日前,就此项征集活动的相关情况,我们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及中国分会会长萧放先生。 问:萧教授,你对中国民俗文化作了多年深入研究。请问,对于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的策划或动机,你有何自己的看法? 萧放: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的开展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意义。 春节作为传统民族大节,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节日符号,如红灯笼、福字、春联、年画、鞭炮、旺火、团圆饭、压岁钱等,它们既是节日习俗具体的载体,也是节日的民俗符号。春节传统符号丰富多样。 既然传统春节有如此丰富的节日符号,为何我们还要做“中华春节符号”征集活动呢?一句话,现代春节需要重新提炼符号。为什么?这的确需要解答。 首先,是时代变化的需要,从传统的农业宗法社会转变到工业信息化社会,传统春节习俗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呈现出来的情况是,传统出现明显断裂。虽然我们仍在过年,但许多春节象征或者说符号丢失,人们把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过成了吃饭睡觉的庸常日子。现代春节缺文化,缺节日符号。 其次,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人的世界大迁徙,海外华人需要有民族节日文化温暖与凝聚。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具有高显示度的春节符号,让不同语言背景的地球人都从春节符号中知晓我们的春节文化,就像西方社会的圣诞节中圣诞树与圣诞老人这两个符号一样,直观生动。因此,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春节符号,海外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需要春节符号。 问:对现代春节需要重新提炼符号,那么,在“春节符号”的设计过程中,又需要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萧放:我认为,春节符号设计要求应是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既具象又抽象,需要有中国人与外国人都听得懂的艺术语言。因此,在设计要求上需要重点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节日符号要体现传统春节的根本性质。春节符号要符合春节年度周期的季节循环的自然时间特性,以及中国社会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伦传统。送冬迎春,团聚家人,是春节的主题。春节的本质特征是辞旧迎新。现代春节的符号要传递春节文化精神,应是传统春节符号的融合提炼,推陈出新。 二是春节符号要有概括力与代表性,以符号象征的方式,表达当代春节文化的基本意涵。如祈福迎春、祥和快乐、四海一家、天下和合。通过春节符号,让中国文化元素走向世界。 三是节日符号要适应民众的欣赏习惯与情感需要。 具体来说,征集要求应该注重: ——必须具有传承性:是从中华文化丰富内涵中提炼出的体现春节核心精神与民族文化生命律动、富有时代感的新标识; ——必须具有创新性:不能简单照搬目前春节庆典中已有的传统标识和图案; ——必须具有合法著作权:不得借用和抄袭他人创意和作品。 问: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跨度时间长。对进一步顺利推动这项征集活动,你有何建议? 萧放:春节符号征集活动需要有多方面的合力,政府的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应该重视带动,社会大众与媒体广泛参与,形成阶段性的关注热点。应该在文化艺术设计人才集中的单位,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重点宣传动员,让更多具有高深文化素养与艺术设计能力的人士参与春节符号的设计工作。同时在公共活动场所,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征集春节符号的相关资讯,通过社会上广泛征集,发现民间高手,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只要发动全社会上下齐心协力,相信会有理想的结果。 问:请简要谈谈中华“春节符号”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萧放:“春节符号”征集过程与标志物的确定,旨在传承民族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春节符号的征集过程是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过程,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传播的有效方式。通过春节符号的征集,推动全社会人们对传统春节的关注,让人们去思考领会传统春节的现代文化价值,春节符号的征集过程就是春节文化的社会灌输过程。春节符号的设计与最终确认,是广大社会成员对春节文化精神的认知与春节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 春节符号是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符号,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当今文化兴邦的符号,是文化强国的符号,是中国梦的符号。(朱万明/文) 萧放,湖北英山人。民俗学博士。主要从事民俗学与中国文化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历史民俗学、民间文化史、岁时节日民俗与传统礼仪民俗等。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文字典籍研究中心民俗室主任。兼任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兼中国分会会长。曾赴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代表性著作有:《<荆楚岁时记>研究_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中国民俗史》(副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奖一等奖(2001、2009),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2010),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 【新闻回顾】 (一) 2013年5月30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化板块举办的中华春节文化“走出去”国际主题会暨“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在北京启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启动仪式上向世界华人宣布启动。 北京市、文化部相关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主题会上,顾秀莲同志宣布启动后,紧接着由相关领导讲话、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非遗专家、民协节庆及民俗民间文化专家、教授等分别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重大意义、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中华年“走出去”、春节文化海外受众分析等不同角度在主题会上发言论证。 (二) 2014年1月19日,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澳门厅举行。 发布会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助理时坚东同志首先宣读了征集活动组织机构名单。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董俊新同志针对文化部举办十余年的“欢乐春节”活动,提出了征集“春节符号”是时代的要求。 活动专家委员会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说,标志设计要具有文化传承性,提炼出体现春节核心精神与民族文化生命律动、具有传统意味的节日标志;要具有创新性,不能以写实手法简单照搬历史已有的春节民俗符号,要创新出富有时代感、形式简洁明快的标志和图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下一篇:破解传统图像的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