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让世界感知中国味道


          【编者按】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摄制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5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和纪录频道播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开播以来的平均收视0.481,平均收视份额3.861,日最高收视率达0.75,首重播最高收视份额达5.77,超过原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栏目30%。广大观众纷纷表示,《舌尖上的中国》生动展示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部具有民族气派的影像作品。与此同时,该片也成为网络上最火热的焦点话题。目前,百度搜索与“舌尖”相关的链接多达110万余条,在淘宝网等商品交易网站,一些卖家也趁机打起了广告,试图搭上这股“舌尖热”。一部纪录片火爆了媒体与网络,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5月30日,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舌尖上的中国》研讨会,本版特刊发研讨会发言摘要。
    

    《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关注
    《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当周,收视均值比各地方卫视热播剧如后宫剧《甄嬛传》以及家庭剧《夫妻那些事》高出许多。同时,该纪录片在豆瓣网站上的评分高达9.6,而《阿凡达》是8.7,《泰坦尼克号》是8.9。新浪微博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讨论记录高达数百万条,获得接近2000万的点击量,成为微博中最受关注的热词,“舌尖上的母校”等话题讨论条数多达300万条,引发了全国效仿的“舌尖体”。淘宝网最新数据显示,自该片5月中旬上映以来,片中介绍的美食在淘宝网的成交量猛增。该片开播5天内共有2005万人次在淘宝网浏览过片中介绍的美食,成交量近800万件。
    王丹彦(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纪录片行业如何更好的传播发展树立了新标杆。该片举重若轻,由小观大,从饮食认知到文化内涵,从味道体验到专业解读,从人物性格到真情传递,从传统习俗到知识提高,它带着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一起在视听审美中领略了中国原创纪录片的文化魅力。电视荧屏需要有效满足当下中国观众多层次审美的节目选择权。我想,优秀的电视节目可以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积淀大众共同的文化价值,可以融合我们的民族认同,让自豪而丰饶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共同的文化理想,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魅力,让基于各族群多样化文化又超越其上的国家形象得到加强提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这样一部优秀作品,我们期望这样的作品能够不断复制!
    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节目本身的品质和内容,迅速传遍中国,实现最佳的传播效应,给我们很大启示。首先,该片成为中国电视历史上一种事件性的电视节目。相对于那些在电视播放后就销声匿迹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力迅速波及到社会各界,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它的传播效应不断外延,以波浪式逐级展开,形成一个公共的话题,并迅速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生活,这种传播特点特别明显。其次,该片还是跨文化传播的一个成功范例。过去中国文化的传播,比较依赖于语言。然而我们在研究跨文化交流当中发现,绘画、歌舞、音乐、影像等文化艺术的传播,有时候比语言更便利、迅速。《舌尖上的中国》就是通过电视媒介对饮食文化的展现,实现文化的传播,这种国际传播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比如为什么中国人祝寿时愿意吃面条?因为它的形状又长又瘦,取谐音“长寿”。它实际上在传播中国饮食习惯的同时也让外国观众了解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翠花(Justyna,中国传媒大学波兰留学生):这部片子第一集播出后,我的一个在华沙大学教中文的朋友,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看得口水哗啦啦地流,还准备下载下来给学生们看,让波兰学生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片子的影响非常大,这不仅是一部展现美食的纪录片,还展现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的气候、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来的饮食文化。我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就有一种冲动,想立刻回到波兰,和朋友一块儿拍摄一部“舌尖上的波兰”。
    彰显纪录片的专业品质
    《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切入点,拓宽了中国纪录片的题材类别、丰富了纪录片节目的形态,在充分传播中国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契合了当下全球纪录片市场的需求。在叙事表达上,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食材、风味、烹饪、转化、调和等全新的视角出发,完成了一次中国饮食文化全景式、深层次的人文解读;在影像品质上,首次使用了SONY-F3等一系列最新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捕捉到了诸多珍贵食材最初的生动原貌,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作为《舌尖上的中国》的参与者,整个创作经历已经像片中的美食一样,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美食是大家共同的话题,这个片子之所以能唤起人们的共鸣,是因为它在选题上吸引了大家。
    该片是央视纪录频道成立之后,我自主申报的现实类纪录片选题,得到了台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摄制过程中,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这个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学习的态度,学习国外优秀节目的经验,学习人家的叙事态度和风格;第二,是用敬畏的态度来对待食物,我们把所有的日常生活都仪式化,观众看后再看看我们平时的生活,发现它是那么的庄严。第三,我们要用最浅显的叙述方式来讲故事,创作团队都读了大量的书,但我要求一定不要“掉书袋”。在片子播出之前我们专门请台里同事来看能否看得懂。贴近现实生活,让观众看懂影片,是我们一致的诉求。
    此外,专业品质一直是我们团队的追求。为了力求画面的生动,一个简单的镜头不惜动用三台摄像机来拍摄。为追求影像的品质,我们还首次使用SONY-F3等一系列最新技术设备,尽量做到精益求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