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木版年画 路在何方(2)


    陕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修剑桥
    陕西民间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凤翔和汉中的木版年画。
    凤翔民俗文化厚重,传统民间美术形式丰富多样,如泥塑、木版年画、皮影、刺绣、剪纸、布艺等等。各个艺术品种长期在同一块土地上生存、发展,相互间借鉴、吸收,取长补短,形成了共同的地方特色和各自鲜明的艺术特点。
    凤翔木版年画主要有两大传统品种--神码画和吉祥画。吉祥年画的出现晚于神码画,主要包括:风俗画、戏文画、十美画、儿童吉庆画、窗花,反映的内容是吉祥纳福、富贵平安、驱邪除魔、生殖繁衍等。
    凤翔木版年画的造型重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强调写意而疏于写实,常常采取意向的、夸张的、示意性的表现手法。正如木版年画艺人在口诀中说的:“娃娃要得好,头大身子小”,“英雄无颈,美人无肩”.
    凤翔木版年画以原色为主,间色为辅,以群众最喜欢的大红大绿为基调,桃红、槐黄、紫色,配以二墨(淡黑)辅之。红与绿,黄与紫,黑与白,几种原色相互对比,很少使用间色。追求一种喜庆又不失和谐的视觉效果。
    凤翔木版年画在人工套版印刷中,并不刻意追求严丝无缝的准确,有些地方明显出现线与色、色与色的错位。平添了一种随意、自然的艺术趣味。
    汉中木版年画以门神画享誉四方。门神画既有家喻户晓的秦琼、敬德,也有商、周、东汉、三国,以及唐、宋、明各代著名将领和传说中的各路神仙。
    汉中木版年画吸收了汉唐石刻艺术中雄沉、博大的表现手法,以及汉画像石在线刻艺术中表现出的古拙,飞扬的处理方式。构图多为顶天立地、高大威武的英雄好汉。在人物的造型上,汉中木版年画极尽夸张、变形之事,突出人物虎背熊腰、挺胸腆肚、威武强悍、气宇轩昂的气概。
    年画艺人在创作秦琼、敬德门神画时,塑造了不同的典型形象。如敬德的形象就富有农民英雄好汉的特点,其耿直、豪爽和勇猛的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示。艺人以黑色为主,黑白相间,吸收了民间社火脸谱的表现手法,夸张地描绘出“烟熏太岁”尉迟敬德,一看便能想到他面如锅底,打铁务农的劳动经历。秦琼面部的刻画则是除了五官情绪的表现外,尽量留白。二者虽同为武将,有威武勇猛的相同之处,但两张脸却形成一黑一白的对比。两张门神画也因为这一黑一白,成为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对。为了强调人物形象,画面以人物为主体,身旁只稍露出虎皮椅纹装饰。人物手中的铜锏和竹节鞭直竖画面下部的中间,刚好摆在虎头的鼻梁下,借猛虎之威展现秦琼、敬德的威严。
    陕西木版年画,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到的艺术魅力,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历史轨迹、文化心理、艺术手法、传承发展,对于挖掘西北地区民俗、民间文化的精神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纸上唱出“千台戏”--从民间年画看传统戏曲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民协副主席 李祥林
    绵竹年画兴盛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有作坊300余家,年画艺人逾千人,作品种类有门神、神案、斗方、画条等。人物造型也莫不含有明显的戏曲化元素。“填水脚”又称“行门神”,是绵竹年画艺人手中绝活,那在涂抹挥洒的大笔写意中勾画出活灵活现的剧装武将形象,令人惊叹。
    《老戏曲年画》是上海画报出版社推出的,图、文相配,该书所收图版多为清代或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戏出年画》,即是以描绘舞台演出实况、刻画演员真容等为题材和内容的年画。戏出年画中,影响最大、留存最多的是京戏年画,为研究京剧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戏出年画》下卷着重介绍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河北芦台以及山东的戏出年画,上卷综述了戏出年画的渊源和盛衰、戏曲对戏出年画的启发、戏出年画风格的形成等,中间图谱部分涉及江苏苏州戏出年画、安徽临泉戏出年画、河南开封戏出年画、福建戏出年画、山西戏出年画、陕西戏出年画、四川戏出年画。
    此外,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清宫戏出人物画》。这些戏出人物画原藏于清代宫廷,以“乱弹”剧目为主,后来大部分流散到民间。该书从民间收录了200多幅作品,几乎囊括了国内能收集到的所有流散出宫的戏画。这些戏出人物画,大量是替名演员某出戏留影的写真画,从民俗学角度看,可谓是一种关于戏曲艺人及表演的“图像民俗志”.画中每个人的面貌神情以及服饰、头饰、化装的式样、色彩、图案等相当准确逼真。
    河北武强年画始于明,起初是手工描绘,后来改为半印半画,清初则采用木版套色水印。康熙年间有北方民谣曰:“山东六府半边天,比不上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烟密,比不上武强一南关。每天唱上千台戏,找不到戏台在哪边。”
    “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这是绵竹年画艺人的口头禅。怎样才能使笔下“有戏”,“传神”是关键。传统戏曲重传神达意,民间美术也讲达意传神。绵竹年画向戏曲取材的作品中,从表演形体描绘到角色眼神捕捉,从场面主次安排到人物呼应关系,都处理得相当细致,给人呼之欲出的感觉。武强戏文故事年画多打斗场面,让我们有听“唱”戏的连贯之感。“金盔银甲刀剑矛,仰首挺腹绿战袍;怒发冲冠红脸汉,红黄令旗插背肩。”朱仙镇年画有关武门神绘制的这程式化艺诀,兼及形神,亦未必不可供台上戏曲演员参考。一般说来,年画是静态造型的空间艺术,戏曲是流动演示的时间艺术。上述种种投射在民间年画作品里的传统戏曲身影,未尝不可以说是一出出绝妙的“无声戏”,为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戏曲写照。传统戏曲和民间年画结缘,一方面是传统戏曲丰富了民间年画题材,一方面是民间年画扩大了戏曲传播空间,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