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对民族史诗的关注太少了”(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11 中国青年报 2010年11月11日 王聪聪 甘晓 参加讨论
中国青年报:这跟传播渠道和方式有关吧?《指环王》等很多电影都表现了史诗的主题。 朝戈金:对,《特洛伊》和《奥德赛》虽然是很长的电影,但年轻人很喜欢。西方大片有一个传统,就是回到古老的意象,在最初的神话传说中汲取灵感。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表面上看是关于谋杀和教派斗争的小说,其实里面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与一些古老的意象和符号,乃至精神信仰层面上的许多事情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对史诗的挖掘很不够。我们的少数民族从历史洪荒中走过来,有着特定的语言和文化基因,有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想到挖掘这些东西。这是由于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还不够成熟和自信造成的,我们缺乏高远的境界和眼光。 中国青年报:您觉得挖掘史诗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 朝戈金:史诗是用崇高的声调歌唱伟大的事情。它回答的是“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要往哪儿去”,“我们是生存还是被毁灭”这样的大问题。一个常见的场景是,敌人入侵或恶魔侵扰,民众在一个英明的、强有力的首领带领下,团结起来共同奋斗,让自己的族群生存和繁衍下去。可以说,它歌颂的精神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情怀,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爱国主义有相似之处。从表面上看,这些故事可能会让今天的读者感到有些幼稚和简单,但它们彰显了人类最基本的信念,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我们当下的社会现实是,社会舆论和情势在有意无意地引导青少年——所谓的“当代英雄”就是有钱有势的人,这会导致他们价值观的极大偏离,最终精神“矮化”、操守不高、境界低迷。年轻人如果认真体会史诗,就会对生存、生命、价值、理想等东西有更深的体悟,对物质的渴望大大削弱,然后去关注更多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进程更有意义的事情,精神上也会更自信。 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对自身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宇宙天体、自然奇观和异域文化等兴趣不高。但这些知识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应试教育下,完整地读过10本文学、史学或哲学名著的人很少,这是很悲哀的事情。所以我们倡导大家了解史诗。 中国青年报:单靠倡导更多人关注史诗,感觉并不容易吧? 朝戈金:一个有效的办法是靠文化创意产业。前不久,著名藏族作家阿来出版的小说《格萨尔王》就销得不错。如果有人将中国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和《玛纳斯》拍成像好莱坞大片一样的电影,并制作成动画片和游戏,那就更好了。很多国家对我们民族史诗的挖掘已抢先一步,比如韩国有款在线游戏,就取材于蒙古历史,深受青年追捧。这些方面做成功了,也会吸引大家去关注史诗,就像很多年轻人是在看了电影《哈利·波特》后才去找书看的。 中国青年报:史诗一直是口头传唱的。您担心我们的民族史诗将来也会像“荷马史诗”一样没人会唱了吗? 朝戈金:我们的民族史诗之所以完整地传到现在,是因为它本身有“分量”。传唱了千百年的史诗,一定还会继续唱下去。现在很多史诗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之中,不少地方都有好的传承办法。在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一个小学里,一些民间歌手经常教学生演唱《江格尔》,孩子们学得很入迷。他们在史诗的滋养下,语文能力、领悟力和表达力都有明显提升。这也不奇怪,史诗的旋律和文词是被无数代民间歌手千锤百炼出来的,音韵优美、声调铿锵、意象生动,充满了语言的美感,沉浸在那样的演唱艺术中,很多知识自然而然就会植入内心深处。 当然,如今能演述史诗的人肯定不像过去那么多了,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音频和视频来保存它。后人可以从中了解到,在无文字的环境下,先人的心智和语言艺术表达水准,是多么令人叹为观止。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11月11日 记者 王聪聪 实习生 甘晓 )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朝戈金:发展失衡拖累中国大国地位
- 下一篇:设计与民间文化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