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吾国吾民吾乡人(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32 人民网-《北京日报》 李庆英 主持 参加讨论
■影响地域文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地理环境;一个是移民 主持人:那么,地域文化的成因有哪些呢? 张京华:《慎子·外篇》中说:“两山并驱其中必有水,两水夹行其中必有山”,地域文化的特性就在于这种大致由自然山川限定边界的划分,这往往比人为的行政区划更能体现出文化的传承延续,亦即人群社会的生存模式。 葛剑雄: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环境限定和人口变迁有关,也与行政区划和民族分布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制约于外来文化影响。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条件不便的情况下,不同的自然环境,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就很难消逝,会长期保存。中国是一个大国,那么大的面积里面,包含了很多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面,它的物质条件是不同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也不同。一种文化的产生,主要还是它的物质基础。自然条件不同还把中国天然分成了很多不同的区域,比如太行山地区,一边是绵绵的太行山;一边是大平原。历史上说山东、山西,就是根据山来分的。又比如黄河、长江,也是天然的障碍。黄河把山西跟陕西分开,长江天堑,南北就分了江南、江北。各个区域里面,它的条件不同,加上交通不便,长期住在里面,就慢慢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域问题。现在很多名词,就是与这些文化现象有关。总之,中国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不同的物质基础,所以形成了不同地域的物质文明,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精神文明。 另一个方面就是人的因素。一个地方的文化说到底还是当地的人在起作用。某个地方的文化变化,最重要因素就是移民。移民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流动。移民把自己原来所拥有的文化,带到了他们定居的地方。移民还不仅仅是把文化带到那个地方,因为他已经定居了,归属于这个地方了,那么就要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或者说要学习当地的文化,这样就有了文化的交流,也有了再重新形成新文化的可能性。历史上,如果说外来的移民占有主流,是强势的话,那么很可能就把外来的文化取代了当地的文化。这个强势有多方面的含义,一种是移民多,还有一种是移民并不一定数量多,但具有政治上、文化上和经济上的强势。那么这种强势文化的结果,就是强势文化取代了当地的文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土客相当,土著文化也很厉害,那么外面迁进来的移民、客民,他们的文化也很强,双方势均力敌,那么就会出现两种文化的碰撞,以至于最后融合,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跟原来不同的新文化。如果这几种情况都没有,就是一个地方人口不流动,一般来讲这种文化就会凝固,会长期延续下来。其好处在于把以前的文化保存下来了,所以我们现在到一些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人员几乎不流动的地方去,往往发现那里古风犹存,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以前的文化还保留着。 ■“海派文化”是移民对地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典型案例 主持人:可见,移民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能否举个这方面的例子说明一下? 葛剑雄:比如“海派文化”。上海是一个五方杂处,华洋混杂的地方。“海派文化”是一种中外移民共同的产物。在1843年开埠的时候,上海还只是南方一个普通的县城,它本身在文化上并没有太多的特色,更主要的是开埠以后所建立的英租界、法租界,并不是原来的县城,而是在县城外面的荒地上面。当时上海人口仅五十万多一点,但是它发展得非常迅速。到了1900年,人口突破一百万,然后两百万,三百万,四百万,到新中国成立时号称六百万人口,这些人主要是从外地迁过去的。这样一个城市,本地人很少,对文化形成的影响并不很大,相反外来的各地移民占了多数。而且总的来讲,素质要比较高,因为江苏、浙江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达地方。这批人迁移过来以后,在上海就不是原来文化的延续,而是创造了新的文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外国人。上海刚刚开埠时候,仅有二十六个外国人,以后外国人的人口增加很快,其中不乏高素质的外国移民,并且直接带动了很多新兴的产业。此外,侨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到1942年,上海外籍侨民多达十五万人(不含流动人口),是侨民汇集的高峰时期。这些高素质的移民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群体:一是“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流亡贵族和知识分子,登记住下来,成为了侨民,并把上海作为第二故乡。二是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在欧洲迫害犹太人。犹太人来到上海,就像找到人间的乐土一般。所以,大批犹太人纷纷迁移到上海,他们自己造了教堂,甚至出版了杂志,建立了各种社团。这批犹太人在上海的时间尽管不是很长,但是对上海的文化却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上海这个城市,就成为这样一个东西文化、中国各地的文化汇聚的地方。它比较开放,西方和日本都在上海输入他们的文化。所以,像上海的地域文化受移民影响之大,在中国很难找到第二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