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05 《西部时报》2009年7月7日 记者 李盎 参加讨论
记者: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7月底将在我国云南昆明举办,怎样理解文化多样性这个主题? 徐杰舜:这次世界大会的主题是文化多样性。最近我的一位学生看到一个反映朝鲜战争的纪录片《血与火》,大量运用了美国对朝鲜战争的看法。这与我们对朝鲜战争的说法有很大出入。这位学生对历史到底谁讲的是真的,谁对历史掌握了话语权表示了怀疑。我对他说,历史是由人建构的,建构出来的历史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也可以半真半假,就看你的需要,看你的认识。这就是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有我们的话语权,美国方面也有美国方面的话语权。我认为,人类学就是人和人的一切行为方式的文化表达。所有的行为方式,不论说的还是做的,都有一个文化的表达。这种表达,有不同的学派就有不同的理论框架。人类学理论的多样性就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反映了人的认识的多样性。 记者:文化多样性主题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徐杰舜:这个主题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门发布的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宣言所强调的。当今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有许多政治家们看不到这种多样性,所以搞单边主义,搞霸权主义,动不动就封杀他人,动不动就去惩罚别人,这都是不正常的,都没有看到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强调文化多样性,世界大会将再一次向人类呼吁,文强调文化多样性,世界大会将再一次向人类呼吁,文化是多样的。我们对任何一种文化或者说文明,都应该尊重。不能说哪一种文化是先进的,哪一种文化是落后的。对文化多样性这个理念掌握的人越多越好,实践的人越多越好。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先进,不要总认为自己可以包打天下,不要总认为别人都比你差。如果把这个理念贯彻并且实践到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去,就有利于构建人类社会的和谐。 记者:作为第十四届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少数被邀请的中国学者之一,您怎样看待世界大会在中国的举办?作为知名专家学者,您对世界大会的召开有何期许? 徐杰舜: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先生所说,近年来,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界对中国学术界的发展日益重视,对我国的社会变革和广阔的田野兴趣盎然。我们自身的发展和在国际学界产生的影响,也使我国民族学人类学争得了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的主办权。被誉为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界“奥林匹克”大会在我国召开,这不仅是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是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界繁荣发展的重大契机。我们希望,根据大会主题的导向,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等诸多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问题方面提出人类学的见解,发挥民族学人类学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多样共容、和谐共存进程应有的学术功能。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世界大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类学的作用和价值,改善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地位,以促进其为世界人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人类学在国际上是显学,尤其在西方、在美国,人类学的普世价值和意义是被广泛认知的。但在中国有所不同。人类学在大陆曾经销声匿迹了二三十年,这个创伤是很大很重的。而人类学恢复时又处在一个边缘的状态。比如说学科地位的边缘化。明明是一个显学,是一个世界性的学科,却被列为二级学科。队伍的建构发展非常缓慢。我们非常期望,通过这次世界大会推动中国的决策者学,是一个世界性的学科,却被列为二级学科。队伍的建构发展非常缓慢。我们非常期望,通过这次世界大会推动中国的决策者们把人类学的学科地位改变一下,以适应人类学在国际上的显学地位,以及在中国发展的巨大前景和客观需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