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覃德清 徐杰舜]山水云霓任观瞻(5)


    徐:实际上广西还有其他许多人文资源可以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研究,譬如说民族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人类学都可有用武之地。
    覃:确实是这样。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构成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奢侈专利,成为调节生活的一种必需。特别是保留异域风情的边陲地带,纵然是本地人没有具备外出旅游的条件,也因为成为旅游目的地,而卷入全球性的旅游浪潮之中。 旅游所依托的基础是脆弱的,客源地经济萧条时常导致旅游业的滑坡。政府部门、旅行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控制客源,将之引向符合其根本利益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区的游客来源被切断,就很容易导致经济的崩溃,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因此,如果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要冒很大的风险。所以,人类学界对旅游业的看法,更为慎重,不像经济学家那种,总是抱着开发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广西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类学介入的程度还不够,我们正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可以肯定的是,旅游作为涉及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整体路向的客观存在,已经引起中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已经意识到旅游如同一把双刃剑,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同时存在。旅游给人们调节身心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对原生态文化的延展造成威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人类理性精神的弘扬,建构富有实质意义的旅游研究哲学文化根基,一方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旅游热潮作出学理上的阐释,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在文化思想意识层面抑制旅游现象中非理性因素的蔓延。
    增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理性意识,是我们首先予以关注的问题。因为许多盲目的非理性的开发,已经造成了许多无法弥补的损失。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其自身的不同于自然资源开发的内在规律。
    文化资源尽管是无形的,但却如同大海深处的潮汐,深涵着巨大的蕴能,可以水波不惊,也可以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广西各民族的山歌艺术,历经时代风雨的冲刷,从前是欲禁而弥昌,而今则从山野走向都市,借助传统艺术与现代歌舞的浑然交融,谱写出激情与理性相和谐统一的绚丽乐章。
    然而,文化资源开发应当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必须遵循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非理性的推测和单一向度的思维,往往会亵渎民族文化的神圣性。民族起源“千古之谜”的破译,需要立足于人类从古猿到直立人和现代智人经过数百万年演化历程的复杂性。“文化圣地”可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某个民族的发源地,却需要考古发掘材料的证明,凭想像建立起远古人类和现代民族的脉络联系,都是学术研究和文化资源开发当中非理性因素的具体表现。
    民族文化拥有独特的存在形态和演化机理,不能照搬自然资源的开发模式,文化资源植根于独特的人文传统,不能简单移植其他民族的开发策略。东巴文化孕育了举世无双的纳西古乐,壮民族的诗性智慧造就了精妙绝伦的壮族民歌。连年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正是在广西歌咏文化沃土上衍生的一枝文化奇葩。
    正是广西各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造就了南宁民歌节,这种人文资源的现代转型引起人们对人文资源的普遍关注;城市品牌的确立,需要文化氛围的烘托;招商引资,发展旅游,需要文化活动来牵线搭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需要文化“心灵鸡汤”的滋润。文化资源的开发是自然资源开发的补充,人文价值的现代阐扬是实现心灵和谐的重要途径。壮族人认为“歌从心出”,侗族人说“饭养身,歌养心”,温饱无忧的现代人类,不用为生计而忙碌奔波,心灵世界却陷入深深的迷茫之中;现代的娱乐工具层出不穷,却难以体验到实在而深层次的美感震撼和心灵满足。歌咏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走出虚幻而带有几分疯狂的心灵虐待,回归真切、自主、实在的心灵愉悦,充分领悟到心灵的温馨和安详。
    民歌之精义在于“民”,既要为“官商”而歌,更要“还歌于民”,还需建立歌馆,传习歌艺,培养歌坛新秀,营建歌咏文化的丰厚沃土,促使歌唱传统融入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表述机制,而不是人去歌歇。借助南宁民歌节,黑衣壮脱颖而出,其悦耳的歌声已经传扬四海,其实广西民间还蕴藏着类似黑衣壮文化的许多艺术资源,通过深入调查和合乎理性的包装,还可推出“青衣壮”、“白裤瑶”、“红衣瑶”、“蓝靛瑶”、“花篮瑶”等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民族艺术,让广西的文化品牌逐渐形成完整的系列。
    至迟在唐宋时期业已高度发展的壮族歌圩,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迄今确实应该吐故纳新。壮族民众数千年来在歌咏文化熏沐中煅就的出类拔萃的诗性智慧,理应在21世纪人类文明展演场上焕发绚丽的光彩。世世代代在“那弄文化区”栖居的壮族人民,奉献给人类文明宝库的显赫的文化创造,除了花山崖壁画、壮族铜鼓,当推意蕴深邃而奥妙无穷的歌咏文化,今后壮民族在全人类民族竞争与文化重组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化优势,将是卓越的歌咏天赋和独树一帜的诗性思维。
    徐:原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发表过你的关于诗性思维的文章,是否有后续的研究? 覃:壮族歌圩文化造就了饮誉海内外的“歌仙刘三姐”。其实壮族民间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还有成千上万的编歌能手,他们才思敏捷,出口成章,随时唱出意蕴深刻、合乎韵律、抑扬顿挫的优秀诗篇。壮族习俗,以歌为主旋律,人逢出生时唱歌;谈情说爱、婚姻嫁娶,更少不了唱歌;祝寿时唱歌,死了之后,人们以歌开路,以歌超度灵魂。若不唱歌,就会被耻笑。这种歌咏文化传统有所失落,但是,影响力依然存在。
    诗性思维是以诗性智慧、诗性直觉为基础,以诗歌文化为创造成果,以诗性的韵律贯穿全过程的一种思维模式。诗性思维的全过程,贯穿着诗性的灵感、诗性的韵律、诗性的节奏、诗性的智慧灵光。诗性思维的运思结果是诗歌,而形象思维尽管离不开具体的、可感的表象,但其外化结果不一定是诗歌,亦可能是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等艺术门类。所有的艺术创作,通常离不开形象思维,但不一定离不开诗性思维。诗性思维作为形象思维的精髓,是形象思维更高级、更纯粹、更富于创造性的演化阶段。诗性思维既属于诗学理论的范畴,也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原始的野性思维和现代民族的理性思维而存在的,诗性思维的特质和显现模式在同野性思维及理性思维的对照中得到充分展示。
    关于诗性思维的后续研究主要是对特定区域的歌咏文化进行实地调查。我觉得人类学的调查点,不一定总是选在令人望而却步的偏远的山区,也可以选在富有诗情画意的已经开发或者尚未开发的风景胜地。尤其在广西可以做到观瞻山水田园与治学两不误。因为喀斯特地形造就了广西的秀丽山川,丰厚的人文资源就在其间默默地延展。我自己选点或者指导学生选点,都考虑调查资料的旅游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和诗性思维研究的多重分享,所以在桂北漓江流域、宜州下枧河流域、桂西盘阳河流域等风景旖旎的地方,选择了若干调查点,对歌咏文化传承的现状和新世纪歌咏文化的转型等情况进行调查。借助区域文化资源的现代阐扬、建设美好的人文世界。
    徐:在21世纪人类社会文化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时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你是否认为人类学“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可以焕发新生活力?
    覃:“经世致用”可做多侧面的理解。不见得直接为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服务就是“经世致用”,人类学和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不同的地方,它是从更宏观的层面上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一种深厚的人文根基。有人说:研究最近三五年发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是社会学家做的事情;研究近一百年来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并提出影响今后一百年社会文化发展路向的构想,是人类学家的任务。此说不无道理。
    人类学家需要激发一种精神资源,确立思维方式和行动的规则。深入调查各区域各民族的原初文化传统,理解不同族群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各自的思维模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千差万别的世界观。从而启迪人们的思想,构筑适合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思想模式、新的生活方式。“非典”的流行,说明我们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俗和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需要做根本性的改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