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迎来春天——访民间文学专家张振犁
http://www.newdu.com 2024/10/31 10:10:44 中国文联网 2007-12-09 22:5 记者 云菲 参加讨论
著名民间文学专家张振犁凭借其在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等方面的高深造诣,以及在神话学理论研究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于近日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身成就奖。为此,记者采访了这位已83岁高龄却仍然活跃在学术界的老人。 记者:早在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颁奖时,您的《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就获得了一等奖。此次您又获得了首次颁发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身成就奖。您与山花奖很有缘,这次获奖有什么感受? 张振犁:对我是一个鼓励,也让我有些惭愧,因为学术研究是没有止境的,我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打开了一些局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远不够。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做的,我还会尽力于自己钟爱的民间文学事业。 记者:30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中原神话的发掘、研究、教学工作,退休以后也一直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地忙碌着,一路走来,您对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看法? 张振犁:过去民间文艺工作不被重视,百姓的文化不被承认,认为只有帝王将相才是文化的创造者。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局面才开始有所改观,改革开放以后就更不一样了,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影响很大,这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和我的老师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指导思想是要让劳动人民的文化创造在思想史上占有地位、得到承认,现在看来这些正在逐渐得到实现。我们迎来了民间文艺的春天和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为之高兴。 记者:在研究中,您曾多次深入村寨田野考察,甚至还遇到过危险,听说现在您仍然亲自去考察。 张振犁:我研究中原神话30多年了,河南省差不多都跑遍了。民俗文化要搜集、要发掘,就要考察,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现在我担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参与民间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的工作,也要参加考察。最近我们在申报中国羲皇文化之乡,河南新民地区是伏羲文化的源头。如果不去考察我就不会知道这个情况。家乡很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都没有全面掌握,就更不要说其它地区了。因此一定要考察,这对民间文学研究意义重大。 记者:您对民间文学今后的发展有何建议? 张振犁:我认为现在主要力量应集中在发掘民间文化遗产上,而且范围要宽一些。就拿中原文化研究来说,已经有30多年了,算是跑了一段路,做了些事情,但我们不是只有中原神话,门类还有很多,除已经被发掘、申报的民间文化遗产以外,有些还没被人们所关注。记得1986年郭丁香的口述录音被整理成书,突破了汉族没有民间长诗的空白,在全国学术界引起巨大震动。因此,就研究领域而言,只是针对某一方面不行,还要不断扩充。另外,现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但还应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研究活动,不仅要搞调研,还要多开学术讨论会,深入的理论研究工作有待继续加强。有的人认为,我们将民间文化遗产发掘出来就算完事了,其实在如何让它产生影响,怎样使文化资源因为得到理论指导而发挥作用的问题上,我们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民间文学研究如果不和时代结合起来,是没有发展的。我在给研究生讲课、指导他们写论文时,就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在这方面做些工作,引导他们进行探索。(记者 云菲)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专访]妈祖精神为何有如此巨大感召力?
- 下一篇:专家眼中的──“寻访燕赵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