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阶段(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1:11:14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6月02日 中新网电 参加讨论
王文章:中国对非遗保护的把握是健康科学的 2010年06月02日 1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日电 2日上午,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的进展和成果等方面情况。王文章说,在总体上,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把握是健康的、科学的,把抢救和保护放在首位,但也存在过度开发利用的问题。 在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果不进行市场开发,存在一个如何传承下去的问题,但是如果市场开发的程度过高,又会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那么,如何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开发度的问题? 王文章说,这一问题是当前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需要准确把握的问题。目前在总体上,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把握是健康的、科学的。但是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利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把握上没有按照性质和不同的类型进行准确的把握。 王文章解释到,一方面,有一些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说年画、剪纸,就要按照积极保护的原则,进行生产性的保护,要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延续,通过这种项目的传承、生产和开发,使它产生经济效益,维持这些传承人的生活和再传承的经济基础。如果能够从中得到经济效益,传承就有了积极性。 王文章说,另一方面,对一些民间信仰的项目,和其他濒危的传统音乐和传统表演艺术,目前抢救要放在第一位。比如说一些民间音乐很难传承,开发利用很难做到,首先是要抢救下来。五十年代对《二泉映月》的抢救还是先录下来,现在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抢救、保护民间的表演艺术和传统音乐是普遍的手段,这不是开发的问题,是把抢救和保护放在首位。按照不同项目的性质加以区别对待,就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这个问题。 据中国网直播文字整理 风水是否申遗? 王文章:对民间信仰项目应深入研究 2010年06月02日 1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日电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2日表示,要改变一些地方非遗“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首先要按照申报的有关规定,严格评审,同时要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谈到风水是否准备“申遗”的问题,王文章表示,对一些民间信仰的项目,包括风水等,应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我们对一般性地否定或者肯定都是反对的,我们应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的进展和成果等方面情况。 有记者在发布会上提出,好多地方争夺名人故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文章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关于重申报、轻保护的倾向,实际上是违背它的传承规律。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在申报方面要按照申报的有关规定,严格评审。要严格地进一步控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数量,要进一步完善市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建设。这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中,就形成一个好的结构,这个结构是国家级名录少而精,省级的名录是名录的中间,市、县级名录是数量的多数,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这样一个合理的金字塔型的结构,就使有关部门把关注点、保护的基础放在了基层。 同时要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要组织专家组对各地申报的国家级名录项目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于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加以保护的,保护不力的要限期予以改正。对于不能很好落实保护措施的,要在名录中除名。当然更积极的保护措施还是针对不同的类型项目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使它能够在当代的发展中跟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和当代生活结合起来,在当代的发展中能够产生一种保护的活力。 在回答“中国是否准备将风水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问题时,王文章说,关于风水的问题,很多项目是不是可以确定为国家级的名录,都在专家的研究之中。“今天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项目认定还处在一个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过程之中,有一些项目不能草率地或者盲目地下结论,比如说很多民间信仰的项目。” 王文章说:“涉及到风水的问题,我讲一个例子,比如说妈祖信仰,我们知道,妈祖信仰是福建及台湾地区很多民众信仰的项目,这其中有迷信的成份,但是总体上表达了人们一种向善、追求美好的意愿,总体上是应该加以肯定的。对一些民间信仰的项目,包括风水这类项目,应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我们对一般性地否定或者肯定都是反对的,我们应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一些结论。” 王文章还指出,科学保护最重要的是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规律,恒定性和流变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征。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存在,有它不能随便改变的特质或者基因。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化,比如说一些当代人的审美取向融入其中,同时它又是在变化中传承的。人们注意它的恒定性时就不能随便改变它的形态。“我们注意到它的活态流变性时,就要活态地保护它,就不能使它凝聚、僵化。我们保护的措施或者一些规定就要按照基本的传承规律来制定。在保护的时候,抢救保护要放在首位,同时又要贯彻积极保护的原则,既能使它很好地传承,又在要当今时代的发展中焕发出活力。” (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陇菲]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质所在
-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走出传承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