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群]农妇谭支秀不寻常的申遗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7:11:49 文化传播网 2009-07-03 10:0 翟群 参加讨论
位于巴东县无源洞的民间八卦亭 湖北省日前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名列其中,这也是我国首次将民间历法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申报书中介绍,土家族民间历法中包含了大量的天文、地理、气象、水利、农学、生物学、医药学等相关知识,世世代代的土家族人民应用这些知识指导春种秋收、红白喜事、修造动土、新居乔迁、祭祖上坟、庆典开业、出行择期等日常事务。其内容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阴阳五行说、奇门遁甲、风水学等…… 由于一向被认为带有迷信色彩的“风水学”“奇门遁甲八卦”“阴阳五行学说”等内容包含其中,“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引人关注。 家住巴东县野三关镇故县坪村的谭支秀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土家族农村妇女,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谈论起历法来却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多年来,她为学习历法、编写历书、申报“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世界通用的公历为法定历,按公元纪年,夏历为辅历,民间一般又称为民历、农历或阴历。谭支秀认为,虽然农历仍在保持使用,但不少传统历法知识却很少得到传播和重视,甚至一些已经失传,急需抢救保护。 谭支秀接触民历有其家庭背景。当时她的姑父张安国因无儿女,在亲戚的众多孩子中挑选了年仅3岁、天资聪慧的谭支秀作为养女。 张安国的祖先曾在朝为官,收藏了大量的古代天文书籍。这些书传到张安国手里已经是21代。而张安国收养谭支秀的一个重要打算就是让她苦读,然后成为这些珍藏书籍的主人。 于是,3岁的谭支秀开始每天背诵《奇门遁甲经》。这本古书深奥难懂,小孩子不愿意读,张安国便想了一个主意:要把书背完后,才可以回去看妈妈。谭支秀当然很想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奇门遁甲经》背熟了。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十几岁的谭支秀成了红小兵跟着“造反”,由于从小被养父逼着背书,她便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那些古书。当谭支秀把满箱的古书拖到火坑边准备烧掉时,养父默默走过来拿走了两本,告诉她“日后有用”。“我看见他流泪了,所以最后也没忍心烧掉。”谭支秀说。 1974年,谭支秀当上了故县坪村支部书记,在带领全村进行农业生产中,她渐渐发现,养父总是能够预知一个时段的天气状况,提前给她提供信息。谭支秀感到非常吃惊,养父便告诉她,这些规律前人都已经总结出来了,都写在那些书上。谭支秀感觉到了这些知识的价值,便把家里剩下的那些书拿出来研读。1995年,张安国去世了。“养父走之前嘱咐我,把那些历法整理出来,争取公开出版,不要失传了。” 于是,谭支秀辞掉了巴东县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的工作,一门心思钻研起民历来。几年时间过去了,谭之秀完成了《千禧民历》的初稿。出版历书最大的困难是经费问题,为筹集资金,谭支秀找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2000年,谭支秀自费印刷了一套《千禧民历》,但由于没有刊号,不能公开发行。此时她已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 为了能让《千禧民历》公开出版,从2002年起,谭支秀多次前往北京、武汉,请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湖北省气象台台长王仁齐,湖北省科技传播学会会员左定轩,中国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久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员袁佳双,北京古观象台博士、副研究员王玉民等都曾给予她帮助、指导,而她的执着精神和对民历的扎实研究,也让很多学者为之动容。 2004年,她在武汉参加一次天文学论坛时,遇见了正在当地演讲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水均益。水均益听说了她的事迹之后,建议她通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保护民间历法。 2006年,谭支秀从《恩施晚报》上得知恩施州开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她立即向巴东文化部门申请,但由于申遗指标的限制,谭支秀的申报没被批准。实际上,由于真正从事民历研究的人很少,相关部门当时也无法界定民历是否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谭支秀没有灰心,她再次到省城请教相关专家,请他们作出权威结论。为了有接近专家的机会,她积极参加省城举办的相关活动,结识了一批地质专家、天文专家和气象专家。为了节省路费,她睡过露天广场;没钱住宾馆,就用借来的3个单人沙发、一张旧垫子作床,在武汉一间简易的出租屋里度过了一个冬天。 谭支秀的辛苦没有白费,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最终对民历申遗作出了答复:“《千禧民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可以申报。” 2008年11月,在巴东县政府的支持下,由谭支秀在《千禧民历》基础上修订的《吉星祈福民历》,经多位气象专家推荐,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今年6月,经过13年的努力,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终于通过评审,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今后我还打算继续申请国家级非遗项目,我的最终目标是让民间历法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谭支秀说。 针对有些人认为民间历法是迷信的观点,谭支秀说,对于一些存在但还没有被我们认知的自然现象,不能简单地斥之为迷信,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她说:“择吉习俗延续了几千年,事实证明它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是有利的,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习惯。民历中的‘红刹日’‘农暴日’也被很多事例所证实,它是潮汐引起的地壳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现在国家提倡研究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不能把一切古老文化都当做封建迷信加以批判和否定。”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彭兆荣]遗产学与遗产运动: 表述与制造
- 下一篇:王老吉背后的“非遗”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