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翟群]农妇谭支秀不寻常的申遗路(2)


    申报过程 个人申报 政府支持
    初次申报省级评审未通过
    “2006年,县文化局向恩施州申报了3个非遗项目,”巴东县文化馆原馆长刘启明介绍说,“后来谭支秀找到我们说想把土家族民间历法也报上去。但是当时申报工作都已经结束了。”刘启明所说的谭支秀正是土家族民间历法的主要传承人之一。由于政府申报名额有限,谭支秀便开始收集材料进行个人申报。
    当时谭支秀主要以她2000年自费出版的《千禧民历》一书中的民历知识为申报资料。2006年11月,《千禧民历》与其他3个项目一起入选恩施州非遗保护名录,但在省级评审时没有通过。
    据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朱林飞介绍,民间历法没有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专家委员会中没有天文、气象、历法方面的专家,此件放在民俗组评审,不敢轻易定论;二是书中有些知识确实不好认定,比如择吉,难以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
    再次申报
    州人大代表帮助呼吁
    为了再次申报省级非遗,2007年,谭支秀委托州人大代表唐耘写了一份议案,请求政府支持。恩施州文体局对这份“州六届人大三次会议8号代表建议”进行了答复:“作为全州唯一的一个个人申报项目,从印书、做申报材料到跑各地请专家论证,谭支秀女士已为此花去30多万元,虽巴东县政府和野三关镇支持了7万元,但她仍然欠债不少。再次申报,对她而言已有很大的难度,盼唐代表能帮助呼吁,请求巴东县政府或部门、野三关镇政府或部门再次给予一定的经济上的支持和智力上的帮助,协助她将文本和录像片做得更好,申报更顺利。省再次评审时,文化部门将请求省非遗中心聘请天文、气象、历法等方面的专家对《千禧民历》进行专题论证。这个工作,主要由我们文化部门去做,也请唐代表帮助呼吁……”
    多方论证省中心批复“可以申报”
    2006年初次接触这个项目时,恩施州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民间历法应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关自然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但其中又有择吉、农事宜忌等过去被认为是迷信的成分。为稳妥起见,州中心专门向省非遗保护中心请示,得到省中心批复“《千禧民历》和《遁甲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可以作为‘民间知识’之‘物候天象’申报”后,才请来州气象台台长吴全省,由他组织有关专家对该书内容进行论证。
    上述恩施州文体局对“州六届人大三次会议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一文中还提到:多位专家专门对书中的农暴日进行了测定和论证,认定它准确地预报全年登陆的台风有几十个之多,并列举了2006年“桑美”台风为例证明其预告的准确性。还有专家查看了全国气象台资料,证明1949年、1950年、1958年、1964年、1967年、1969年、1983年……2002年等数年的台风、冰雹、水灾等都与书中的农暴日吻合。我们也查看了该书“编印及使用方法”,可以看到2008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四川汶川大地震这天也正好是个农暴日。书中对农暴日的解释是不同的月相引起气象与物体的变化,出现“大气潮汐”现象所引起。
    在介绍、表述上如何让这个庞杂的知识体系为人们所认知、接受?为该项目撰写申报书的巴东县文化局工作人员钟灵秀提出,民间历法的很多知识是通过谚语进行承载和传承的,可以用谚语的形式对其进行总结,突出其预报天气、气象及地质灾害,指导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尽量避免其中的“玄学”。如:“老张莫听老向哄,桐子花开要下种”“三月逢春好盘花,满山阳雀叫喳喳,一来报知阳春节,二来摧动种庄稼”,告诫人们桐树开花、阳雀欢叫的时节,也是播种时候了。又如:“清明要明,谷雨要淋”“三伏不热,五谷不结;三九不冷,百果不很”。这是根据特定节气的气象情况来推测农业的收成好坏。
    申报书中针对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的价值也进行了阐述: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具有很高的文化学、民俗学、史料学价值,尤其是土家族创造的历法谚语和历法歌谣,更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