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徐赣丽]当代民间艺术的奇美拉化


    摘要:农民画在泛民俗主义的影响下,不仅为政治宣传所征用,也成为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对象。作为普通民众的业余创作,农民画在各个阶段为适应不同的政治或经济需要而不断调适自己,其最初从民间艺术中采借形式和汲取营养,而后从专业队伍中学习国画、水彩画、漫画、甚至西洋画派的油画技法或风格。虽然其主体仍围绕农民或农村景观进行创作,并体现地域或民族特色,但总体上已经偏离了传统民间艺术的轨道,呈现当代大众文化的复杂形态。这也是当代民间文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民画;民间艺术;奇美拉;政治;产业
    作者简介:徐赣丽,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 副教授
    本文为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5ZDB023)阶段性成果。
    

    在全球化和地方主义、文化资本的推动下,当代民间文化越来越偏离自身的轨道,而成为多元外力协商下的一个复杂嵌合体。这种嵌合体可以以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奇美拉(chimera) 来比喻:它有着狮子头、羊身体、蛇尾巴。有的学者又称之为“杂种文化”(hybrid cultures),或文化“混杂性”(hybridity) [1],这些都是来自生物学的概念,其意思最初是指“种类不同的植物或动物交配产生的杂交品种,后来逐渐用于社会学和文化研究领域,比喻当代世界多元混合的文化现实”[2]。众多研究都是针对全球化的后果而提出的,强调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不再像以往那么纯粹(甚至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无所谓“原生态”),而是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互动并存的混杂形态[3]。在当代中国社会,民间文化在文化消费主义的形势下呈现多元混合状态,在民俗旅游中尤为多见[4]。日本学者菅丰曾指出中国古镇旅游开发中呈现出奇美拉化现象,即在文化资本化语境下,一切契合古镇形象的传统或地方文化元素被挪移或再生产和改造而呈现出混合的形象[5]。民间文化和艺术由于其所处的地位和生存环境,具有天然的变异性,会为了自我需要而不断加以修正,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在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大多还没有受到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太多干涉,被任其自生自灭地发展;而在当代社会,民间文化和艺术受到多重外力影响,被民俗主义运作,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这已经是普遍现象。以农民画来分析,尤为典型。
    农民画是指具有典型的农民思想特征,有着质朴淳厚的地域特色和审美倾向的特定的绘画作品,其构图饱满,用色简单、鲜艳,造型夸张,生活气息浓厚,主要描绘农村田园景观、表现农业生产主题和农民日常生活,及乡村风俗民情等内容。农民画诞生于1950年代,在大跃进和文革中都被视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而大力加以培育;而在改革开放后,农民画在文化产业化发展形势下曾一度被市场热销,并形成了一个影响较大的艺术品种。1988年2月9日,中国文化部首批命名35个农民画创作突出的县乡时,称其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而与其相关的文化现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关于农民画的名称或其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原因就在其源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混杂性。在当代中国,这样的现象当然不止于农民画,在整个民间文化界大概不在少数,实则反映了民间文化的地位和局限性、及其受整个时代政治、经济力量影响的命运。因此,无论是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新发展还是新诞生的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都可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