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李延超 饶远]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8)


    3.5.6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与发展,要注意与民族体育文化的自然与社会的文化生态体系相配置。在普及、开展民族体育运动时,要根据少数民族分布地域辽阔,森林、草原、水利资源丰富等客观情况,强调民族地区的体育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山区、牧区、水乡的民族体育活动。健身、娱乐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属性与功能。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过程中,要利用节日民俗、社会时尚及娱乐审美心理来开展各地少数民族人们喜闻乐见、热心参与的乡土型的传统体育活动;要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以基层为主,就近活动为主,根据农业节令,忙时少搞或不搞,闲时、节日适当多搞的体育发展原则。既重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活动,又关心各地散居的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使民族地区的体育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兴旺发达,更好地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4 结语
    正如现代生态人类学认为的“生物存在多样性”一样,文化同样存在着多元与异质的现象。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历史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形成了风格独具的民族传统体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必须多元化、本土化。鲜活的、原始生态的体育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步步趋同的背景下,愈加显现其存活的独特魅力,将为人类体育文明的多元共存做出自己的贡献。“和而不同”,文化多元就是价值观的多元。提倡多元化,就是要允许以不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同时存在。在看待和评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时,就要以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指导,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探寻出特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发展的特殊规律。这是认识民族体育文化的起点,也是弘扬和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源动力。这有利于在经济多极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民族传体育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锋,张晓琴.傣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方国瑜.彝族史稿[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5]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6]冯增俊.比较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7]熊斗寅.比较体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师有福.彝族文化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9]杨继林,申甫廉.中国彝族虎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10]杨福泉,郑晓云.火塘文化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11]张公瑾.傣族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12]高立士.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13]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稻作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1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15]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6][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7][日]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18]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4-61.
    [19]虞重干,李志清.近10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评析[J].体育科学,2004,24(4):64-68.
    [20]饶远.论中国共产党民族体育政策的基本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17(3):23-27.
    [21]胡小明.体育人类学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289-293.
    [22]李延超,饶远.傣族体育与水文化缘由探析[J].体育科学,2006,26(4):76-79.
    [23]李延超,饶远.彝族传统体育活动为何这么火[J].体育文化导刊,2006,(2):85-87.
    (本文原载《体育科学》2006年11期第41~48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