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阳]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5:11:02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甘阳 参加讨论
·《21世纪经济报道》专题│乡关何处:传统与认同· 虽然现在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道德底线崩溃现象的报道,人们普遍感到中国社会道德一片迷茫,不过,情况未必那么悲观。媒体报道的特点是往往会比较突出某一些现象,当然用意是好的,会引起关注,但是如果把媒体上比较凸显的一些例子夸大,好像中国社会人人都已经没有道德,大概没有那么严重。我认为,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有的。 现在假定我们中国社会还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感的话,这个道德感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在历史上比较相近的经济大转型时期,道德迷茫是相当普遍的,包括美国和英国现代历史上的转型时期。美国比较明显,从1870年到1930年这五六十年间是他们的工业化时期,现代资本主义大规模扩张,但在1900年前后是美国道德迷茫的最低点。1900年前后美国很多小说描写的状况和我们现在非常像,包括腐败问题。1900年前后最有名的一本小说题目就叫《民主》,讲的是资本主义的高速扩张完全毁掉了原先社会的道德基础,特别是共同体的基础。因此,中国在转型期间遭遇的问题可能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可能未必那么悲观。 我认为需要检讨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在道德问题上最基本的一些想法是有问题的。如果道德行为需要一些规范,这些规范一定要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可能说建立一个新道德就建立一个新道德。但是,中国社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不断的革命加上改革,老是在动荡中,或者老是在变动中,这就使得所有人都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变的,包括道德。 现在的确出现了一些很不应该出现的事情,但更严重的问题是,对一些很不应该出现的事情可以振振有辞地辩护。最明显的就是范跑跑事件,这种事情在美国很可能是要坐牢的,学生家长们可以起诉他。但他在社会媒体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喝彩声,似乎他是在提倡一种新道德、新伦理,用这种新的道德伦理来辩护自己,甚至大家不知道这个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我认为,一个现代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基本不是现代社会形成的,都是传统的。我们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包括要有诚信、不要杀人、不要放火、不要偷盗,哪一种是现代社会形成的?所以一个真正良性的现代社会,不在于形成一套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道德,而在于传统道德在现代生活当中有很好的维持。传统道德维持得越好,可能这个社会相对运行得越好。但是,我国从“五四运动”开始,就在提倡一种非常混乱的、非常没有根据的道德主张:因为要进入现代社会,要进入新社会,所以要有一套和传统道德截然不同的新道德。然后到解放以后,我印象很深的是“破四旧”,即破除“旧思想、旧道德、旧风俗、旧习惯”。新东西则是新思想、新道德、新习俗、新习惯。如果说毛泽东时代最正面的道德楷模是雷锋,雷锋比较好是因为他处处体现了中国传统和儒家伦理最好的部分。其实中国农村老百姓的基本行为方式长期以来都非常传统,从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甚至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直都很传统。 美国学者苏珊·桑塔格在冷战结束以后曾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观察。她一直比较关心东欧,她说,东欧国家在西方通常被称为是极权主义,而这种极权主义有其特点,即极权主义的政体基本上不触及普通人的一般道德。无论是前苏联也好,东欧也好,其实大多数人在所谓极权政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是传统的。而在冷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在十年之内比任何极权主义都更广泛彻底地摧毁传统的道德。桑塔格这一深刻观察指出了,资本主义说到底对道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撕裂了整个共同体的纽带,包括道德。像诚信这种基本道德需要以一个共同体的存在为基础;如果这个共同体本身已经不存在,如果这个社会完完全全是由彻头彻尾赤裸裸的个人所组成的话,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情。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我们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新道德、新伦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应当要用比较有强度的、有基础的道德来制约市场经济发展,要使市场经济能够服从最基本的伦理规范。资本主义追求的就是利润,市场经济必然唯利是图,如果一个资本家不唯利是图也不对,所以这就是问题所在。不可能从市场经济的内部产生出不讲利润的道德,它的内在需要就是唯利是图。如果资本主义有道德,那么它一定是外在的东西,基本上是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在人类千百年文明历史中所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西方社会,基本上是以基督教、天主教等等为基础所形成的道德。做慈善从根本上说也是外在的,而不是市场经济内在生长出来的。我不大认为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本身能够产生道德,这个观点肯定是错的。市场经济最大的动机就是追求利润,可能现在语词说的好听一点而已。 如果我们要谈道德,首先要知道,什么对我们社会的道德基础、道德规范冲击最大、破坏最大?如果认为现在对我们道德影响最大的不是资本主义这套东西,而是别的东西,那么我认为,连敌人都搞不清楚,提出的问题肯定是有问题的。 假定我们社会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存在,或者大多数人在做事时是有道德规范的,而不是真的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要说真的无法无天,坦白说就是大老板他们会无法无天,普通人并没有资本无法无天。)那么,我们无论是谈社会诚信的重建也好,社会同情的培养也好,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单位到底是个人,还是家庭,还是某种群体? 我认为最基本的问题在于,要应该明确确定中国基本的道德单位是家庭。以家庭为中心,是一个比较能有效克制恶性个人主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道德主体承担单位,如果只是像西方那样,明确规定就是赤裸裸的个人,然后大家在赤裸裸个人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为规范,这在中国社会是不对的。因为儒家的基础和基督教的基础不一样,基督教不是以家庭为中心的,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赤裸裸的个人。 如果我们不是把道德重建的全部重心放在重建家庭、保护家庭之上,如果连一个家庭都不能建立起来,我们谈亲情、谈同情、谈爱心都是空的,都是大话、废话。我在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禁止学生募款,我有时候说得很残酷,大家每天都希望发生汶川地震这样的事件,以便来表达你的爱心,如果不是大灾难,你们好像都不知道表达爱心。爱心就在日常行为中,爱心在和父母的关系中,爱心在和同学关系中,不要舍近求远,而是就近去培养。否则那些老是说表达爱心的,不过是在作秀,不过是想追求社会的认可、喝彩。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故事奶奶李明带着美丽故事走了
- 下一篇:“葫芦万”万永强:小葫芦孕育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