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版杨宽《战国史》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33 汉阳陵博物馆网站 佚名 参加讨论
王子今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断代史系列”问世,对于中国史研究者无疑是一个喜讯。这一系列13种断代史专著中,杨宽先生和王仲荦先生各有两种,即杨著《西周史》、《战国史》和王著《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在此系列中质量均为上乘。 杨宽《战国史》初版20余万字,印行于1955年,一时受到学界和关心中国历史文化的人们的普遍欢迎。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获得丰收,新资料层出不穷。经过重大补充、修订和改写的《战国史》第2版扩展为42万8千字,1980年出版,至1983年已经印刷10次,印数达5万7千多册。90年代末印行的增订本,也很快销售一空。列入“中国断代史系列”的新版《战国史》又有新的学术面貌。这部断代史研究的经典,不仅可以看作上一世纪古史研究高水准成果的一个纪念,又为学界新人提供了具有标范意义的学术样板。 战国时期的历史,如王夫之《读通鉴论》所总结,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在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政制革新,百家争鸣,英才群起,纷异的文化线索,织合成多彩的历史长卷。战国史于是为人们所关心,正如毛泽东所说,“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伦理学原理〉批注》)。然而要准确描述这一阶段的历史,却是史家的难题。 杨宽先生的战国史研究,注重历史地理的论证和史料编年的考订。其主要成果有《中国历史地图集》第1册(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版)和《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空间和时间的定位,使历史演出明确了舞台上的场位和场次,于是对于战国历史的认识,具备了科学的基础。 科学的追求,体现于精益求精的工作。就史学而言,则要求实益求实,真益求真。杨宽《战国史》的增订和改写,可以看到走向历史真实的学术进步。比如,书中第6章原题“封建国家的机构及其重要制度”,新版改题“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重要制度”。各节标题中“封建”字样,新版均予删除,体现了作者新的历史见解。第8章原题“合纵、连横运动和封建兼并战争”也同样,改题为“合纵、连横和兼并战争的变化”。其中关于乐毅破齐故事的记述,也有重大改动。原版写道:“乐毅为了拉拢齐国地主阶级,在齐国封了二十多个拥有燕国封邑的封君,还把一百多个燕国爵位赏赐给齐人。”作者注明“根据《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新版则不再保留这段文字,又特别在“绪论”中“战国史料的整理和考订”题下专门讨论了“《资治通鉴》所载乐毅破齐经过的虚假”这一问题。作者论证《通鉴》所称“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余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余人”事不可能发生,又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后人夸饰乐毅为‘王者之师’而虚构的”。“所有这些伪托的乐毅政绩,符合于《通鉴》作者的所谓‘治道’,因而被采纳了。”这样的分析,澄清了战国史的重要史实,对于史学史研究,也具有值得重视的意义。 读《战国史》,我们不仅可以明了当时的历史过程,体味当时的文化风貌,也可以领会史学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作者对于旧作严肃认真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