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城市发展历程,展古都长安胜景—《西汉未央宫》评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20 汉阳陵博物馆网站 佚名 参加讨论
方原 长安是一座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负有盛名的城市。作为西汉王朝都城的汉长安城,更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城市建筑的规模宏大、人口众多、文教兴盛、商业发达无不显示出王朝的强盛,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有力见证,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时光的流逝使当年气势恢弘的长安城如今只留下残砖碎瓦,人们只能从文献记载中遥想当年的胜景与辉煌。但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以及学术研究的提高,众多学者通过将文献研究、考古发掘相结合,力图还原历史真实。西北大学徐卫民教授著《西汉未央宫》(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简称《未央宫》)就是体现这样追求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系为纪念汉长安城建城2210年组织编写的“汉文化丛书”系列之一,全书共约19万字。 《未央宫》一书共分九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叙述了古代都城选址因素以及汉长安城所在的关中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概述了汉长安城礼制建筑、离宫别馆、苑囿、市场。第二章分析了汉长安城选址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基础等5个因素,探讨了汉长安城的营建、形状与布局,对长安城不规则形状形成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第三章对长安城中最著名的宫殿建筑群—未央宫进行了全景式描述。第四章“汉长安城中的手工业与商业”对两汉时期长安城中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考察,对长安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第五章探讨了汉长安城与秦都咸阳的沿与革,指出汉长安城与秦都咸阳之间的差异正是汉人承秦制基础上“进一步更新秦制、发展秦制的表现”。第六章论述了汉长安城的管理体系、皇宫的保卫工作、门卫管理以及皇帝禁中的防卫。里是古代城市居民居住的基层单位,西周时期既已出现,《未央宫》第七章对汉长安城中的里进行了较深入地剖析,探讨了里的规模、形制、功能。全书最后两章对长安城的苑囿及宫殿台观进行了叙述。 阅读《未央宫》一书各章内容,可以明显感到以下特点: 首先,这是一部较为全面论述西汉长安城的专著。对汉代长安城的研究,该书并非首创。已知涉及汉长安城研究的专著有马正林著《丰镐•长安•西安》,武伯纶著《西安历史述略》,刘运勇著《西汉长安》,王仲殊著《汉代考古学概说•西汉长安城》,刘庆柱、李毓芳著《西汉长安城》等。这些著作各有特色,对汉长安城研究均有推动作用,但限于时代、篇幅以及专业限制,这些著作也有一定局限性。《未央宫》一书对汉长安城选址、规划、布局、管理、经济发展、宫观苑囿、居民区诸多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探讨,在方法上采用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双重考察的“二重证据法”并辅以实地考察,充分利用最新考古资料展开论述,对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称为西汉长安城研究的最新最全成果。 其次,作者在宏观论述的同时,认真分析,在许多微观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学术研究需要问题意识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普遍看法。如何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必须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对前人研究中的疑点、盲点进行探索,才能对学术有所贡献。汉长安城“斗城”形状的成因长期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徐卫民先生在查阅古籍文献和考古资料基础上提出“斗城”的形成实质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影响的新解,指出“当时既考虑了地形因素,又将‘法天’观念融入城市建设理念之中,以体现皇帝意旨来自上天这样的理念”,从而使“斗城”成因这一问题得到合理解释。又如书中关于长安城中的里“与其视作一种以户数为单位的行政组织,倒不如把它看成一种区域性的地方行政单位”的论点亦是作者长期分析思考的心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此外该书专辟一章论述西汉长安城的管理与保卫体系、职能,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 作为研究汉长安城的一部最新力作,该书还具有文字流畅、图文相配等特点。当然帝王陵墓作为古代都城规划重要部分之一,如果作者能够列专章对西汉帝陵及陵邑进行叙述,无疑会丰富著作内容;此外可能是出于编辑考虑,该书名为《西汉未央宫》,但其内容则为对西汉长安城全景式的展现,不如直接名为《汉长安城》更适宜。总之,《西汉未央宫》一书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汉长安城的历史画卷,值得认真一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