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城市史研究略论(5)

当研究的目光投向城市时,城市不只是一张线形图,也不是一张平面图,而是一个结构,一个系统,一个动态的立体社会。研究者的视野必须占有整个城市社会、城市文明及其历史。就像一个高空摄影师一样,能摄出城市兴衰的立体图卷。在这个图卷中,流淌着城市历史文明的长河,又展示出多重景观的城市面容。
    正如城市是一个系统一样,城市史也是一个系统,还可衍出许多子系统。下面我想就狭义的城市史如何处理线索问题,谈一点看法。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城市史研究中最为热门的话题。
    从根本上讲,城市社会和文明之兴衰,乃是城市史研究的基本线索。在研究城市社会和文明的兴衰中,又必须把握几个要素:第一,城市的生成和盛衰荣枯,发展链条和区段,第二,城市社会形态和结构(地理空间结构、城市行政及市政结构、经济结构、人口和阶层结构等);第三,城市性质和功能演变,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重功能,并从辐射和吸收的双方对流中加以展示;第四,城市文化特质,包括城市风貌,风尚,市民气质和生活方式,社会心理,文化流派乃至风味产品等。
    上面这些城市史线索的构想,在各个不同的时代还可以进一步探索。譬如远古城市主要是考察其发生途径、成因及内部结构,近代城市又着重研究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的演进。重庆城市史课题组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史的基本线索有两条相互推进、相互制约的主线,一是乡村城市化过程,二是城市近代化过程”⑧。这一论点是能够成立的,和本文中所说的以城市文明兴衰为基本线索也是契合的。因为在近代,乡村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正是城市文明的主导方面。
    理顺了城市史线索,也就可以知道城市史与传统的地方史志的学科分野。近年各地修志时,也修纂了一批城市志。在编地方史时,出过一些有关城市史。这些地方史志,基本上是以传统的史志体例编成的,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与城市史相渗透、相比较而存在,又各有其内涵和线索的。
    第一,传统意义的地方史志,是严格按行政区划确定其记叙范围,因此不能不包举市管之郊、县。但城市史则不受这种区划的限制,其对城市文明之兴衰,只专注城市本身,往往大大小于市的建置范围,而对城市功能的描述又会大大超出市的建置,乃至作远距离的扫描。
    第二,地方史志往往为通史和全志。当今的各地城市志,囊括政、经、军、文等各个方面,形成众多分志所组成的包罗万象的史料书。而各城市的地方史,一般以政治大事为主线,兼摄经济、文化等,成为地方性的通史,或者说是中国通史的地方版。也有一些城市地方史只是单纯的政治史、革命斗争史。城市史既不是通史,也不是政治史,而是以城市文明兴衰为主轴的专史。城市史如果涉及政治、军事时,也只是因为它们与城市兴衰相关。即便是这样,也不是着眼于描述政治斗争、军事交锋的过程和细节。
    第三,地方史志往往采取编年体例,有较细密的纵线。城市史不必拘守编年成法,其纵向线索可以根据城市形态、结构、性质和功能的阶段性勾勒成几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可以几十、几百年,乃至上千年。这种长时段的方法常见于社会史,也适用城市史。
    总之,地方史是以地方为范围的编年性的通史或政治史,城市史是以城市文明发展为主轴的专史。两者可以共存,而不可替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