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方法上要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力求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社会科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结合。当今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长足发展,推导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城市史学是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与社会学、社会史和城市学等具有共生性,其研究方法要以协同学的原则顾及到学科之间的联姻,把人文学科和某些自然科学方法融为一炉。除了科学地继承传统史学方法外,还应吸取社会学、城市学、考古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生态学、统计学、计量学、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以及某些工程技术的知识和手段,包括个案分析法、抽样调查法、材料组合法,乃至模型设制等,这样就可能取多学科的合作效应。在我们的史学研究中,过去和现在都有过重过程描述,重定性分析,重个别举例,乃至以偏概念的现象。当代的城市科学要求在更精确、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城市兴衰流变,因此迫切需要定量分析。对于城市人口、城市的各项社会指标,要以各种科学手段加以测算、评估,使之具有科学性,而要尽量避免简单的先入为主的定性判断,和以“灯火万家”、“舳舻如鲫”之类的模糊语言界定城市规模。 把握城市特点和形象,建立具有创造性和切合实际的著述模式,使各自的城市史在共性中又显出个性。城市总是有共性的,但其发生模式不同,演进道路不同,结构、功能、景观、风情、文化、习俗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说,对于我国城市历史形态、内部机制和特点,我们现在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在探索中国封建社会中为何未能成长出资本主义时,曾从中国城市特质中发掘内因。他认为中国中世纪城市受到官僚政治、宗法关系的统制,“中国城市的繁荣不是依靠企业家的本领,或城市公民政治上的魄力和干劲,而是依靠皇帝的行政管理机构”,“中国仍缺乏中世纪欧洲使兴旺的自治市中自由民得以发展的那些制度。中国经济中一直不存在资本主义企业的法律基础和社会基础。”(11)这就从城市史的视角对中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作了探索,对城市史研究是有参照意义的。我们应在汇集史料的坚实基础上,较准确地捕捉中国城市的历史特点和个性。城市历史中的许多问题,以往为我们视野所不及,或及之而不深,只有通过艰巨的探索去创造,去发现。此中一些问题还是盲点,不是短时期能解决的,因此不能求成过急。在著录城市史时,从内容到章法、体例、规模,都只能结合各城市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难以千篇一律,上海城市史突出其中国首位性城市的优势、功能、特点,自贡城市史抓住其盐都的历史流变,本溪城市史注及到日伪统治时的城市历史,如此等等的探索,都是切合城市历史实际的。同时,根据城市规模和层次,城市史与地方史既可相互区别,但著述上也可以结合。许多城市可以写成有别于(以政治为主线的通史式的)地方史的城市史著作,但也有一些小城市,可以实行一体化的编著。这些都无成法可循,而需要锐意拓荒,创建模式。 末了,不能不说到的是要建立城市史学术群体。这一艰巨的宏阔的研究工程和学科建设,需要有一批分布在各城市的史学工作者参与,形成学术和学科队伍。据说已有大学正考虑培养这一专业的研究生,从长远言之,是很必要的。由于城市史的相关学科多,涉及的知识面广,还应该吸收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特别是文博界、城建界从事研究或实际工作的同志介入,形成群体。特别要提到的是,近十年来各城市普遍编纂城市志。研究城市史应该协调地方志的同志共同工作,既可减少资料的重复建设,又可弥补力量和知识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争取各城市政府的支持。 注释: ①《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试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3期。 ②近代重庆史课题组:《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线索》,《城市史研究》第5辑(1991年)。 ③罗澍伟:《关于开展中国近代城市研究的一些管见》,第三届全国城市史学术讨论会论文(1991年)。 ④上海研究中心编《论上海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3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页。 ⑦《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64页。 ⑧近代重庆城市史课题组:《论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线索》,《城市史研究》第5辑(1991年)。 ⑨(美)施坚雅:《十九世纪中国的区域城市化》,《城市史研究》第1辑(1989年)。 ⑩隗瀛涛、谢放:《近代中国区域城市研究的初步构想》,第三届中国城市史学术讨论会论文(1991年)。 (11)《文明的历史脚步--韦伯文集》,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62、8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