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考察(3)

其次,我们如果比较深入地考察一下阶级斗争的内容,就会发现,它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其中有被剥削阶级反抗剥削阶级的斗争,也有一个剥削阶级反对另一个剥削阶级的斗争;有被统治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也有一个统治阶级反对另一个统治阶级的斗争;而被统治阶级内部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统治阶级内部也不断发生倾轧。从阶级斗争的形式来看,同样是纷繁驳杂的,有时是公开的对抗,表现为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血腥厮杀的;有时则深深地隐藏在歌舞升平的和平景象背后;有时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有时是群众性暴动、起义和战争。而阶级斗争展开的领域,有时爆发在政治领域,有时则表现在经济领域,有时又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再就阶级斗争的性质来看,古往今来大小千百次阶级对抗和社会革命,有革命的、进步的,又有保守的、反动的。所以,仅仅说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不进一步考察与特定的阶级斗争相联系的生产方式的内在性质,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及客观要求,那么,它不仅无助于说明任何历史现象,而且从理论上说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反映合乎规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才是历史上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反之,则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
    第三,我们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还可以看到,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担任过新社会、新制度“助产婆”的革命的进步的阶级,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地变为保守的、反动的阶级。例如,历史上的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奴隶制代替原始公社制、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社会大变革中,都曾经是生气勃勃的、革命的、进步的阶级。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一度充当革命动力的阶级,却无一例外地成为下一次革命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只有进一步考察与这些特定形式的阶级斗争相联系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性质,才能有一个科学的说明。
    第四,就社会制度本身的发展变化来看,情况也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所以旧了,应该被推翻;一种社会制度所以是新的,能够建立起来,根本原因并不在阶级斗争,而在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曾经说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⑩人类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也以十分充分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不具备一定的生产发展水平,即一定的物质条件的情况下,斗争着的阶级,尽管有良好的愿望,壮烈的献身精神,但其结果,不是以悲壮的失败而告终,就是走向自己愿望的反面。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反抗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农民起义领袖,要么被血腥屠杀,壮烈牺牲;要么成为封建帝王,登上皇帝的宝座。其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并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马克思说过:“当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必然消灭,从而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必然颠覆的物质条件尚未在历史进程中、尚未在历史的、‘运动’中形成以前,即使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它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只能是资产阶级革命本身的辅助因素……人民的流血牺牲只是给资产阶级扫清了道路。”(11)这一切充分说明,阶级斗争本身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这一点,是“任何强大的思想或意志力量都不能使他们摆脱这个命运。”(12)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才引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变化。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生产力是原动力,或者说是最终动力或最后动力。它的发展变化;最终决定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性质,而阶级斗争不过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表现形式。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形象地称阶级斗争只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或“巨大杠杆”(13)。而列宁则十分明确地指出,阶级斗争在“革命时期”最有力地表现出它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作用”。
    或许,有人会说,正是列宁,明确地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唯一的实际动力”、“历史的真正动力是阶级之间的革命斗争”(14)。不错,列宁在《再论杜马内阁》一文中,确实这样说过。但是我们能不能据此而否认生产力发展在历史发展中的最终动力作用呢?显然不能。对于这一点,已有同志作过具体的说明(15)。列宁用“阶级斗争是历史唯一的实际动力”一词,有它特定的内容,指的是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唯一手段,并非说只有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而“真正动力”一词,则是针对改良主义者而说的。当时俄国的改良主义者鼓吹,“只需要改良就够了”,列宁则针锋相对地指出:改良只是阶级斗争的副产品,阶级斗争才是历史的“真正动力”。所以,列宁在这里,丝毫也不认为只有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或真正动力,而否认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动力作用。恰恰相反,正是列宁明确地指出:“辩证法要求从发展中去全面研究某个社会现象,要求把外部的表面的东西归结于基本的动力,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16)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承认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与承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其间并没有什么矛盾,两者是内在地联系着,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
    当然,影响历史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过,如果我们按照辩证法的要求,把历史进程当作一个发展着的整体,对它全面地加以考察,从社会内部来寻找其发展变化的原因,那么,我们只能承认,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旧的生产关系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引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而代表生产力发展性质的进步阶级,便借助于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手段,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使社会发生质变,完成飞跃,进入新的更高级的历史阶段,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本来内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