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辛勤耕耘六十载 专心为学终不悔——记印度史研究专家崔连仲


    
    崔连仲,1925年1月6日生于黑龙江兰西县,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55年入东北师范大学由苏联专家授课的 “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1957年,在林志纯教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摩奴法典〉所见的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此后,他以研究印度史为志业,陆续出版《从佛陀到阿育王》、《释迦牟尼——生平与思想》、《古代印度文明与中国》等专著。主持翻译《古代印度帝国时代史料选辑》、《古代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等史料集。主编的《世界通史·古代卷》一直为通史类畅销书。
    崔连仲先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从事印度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1955年,崔先生参加了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是林志纯先生当年指导的28位学员之一。我在查阅林先生书信资料过程中,从往来信件中知道崔先生是一位专心为学的素心学者,日后竟有幸拜访了他。见面那天,崔先生精神状态很好,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一米七左右的个头,身材微胖,显得尤为壮实;身着一身浅黄色条形线衣,明显有些褶皱;拄着拐棍儿,神态自若。
    以岳飞为榜样自励
    崔先生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兰西县,从小生活贫苦,但读书却一点也没落下,在私塾、中学接受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他的中学时代是在哈尔滨中学度过的,那时正值日伪时期。有一天,他在书摊上见到一本用日语写的《秦桧和岳飞》的书,书中大赞秦桧投敌卖国,曲解岳飞抗金为打打杀杀,破坏社会稳定。日本人歪曲历史的卑劣伎俩,对他内心冲击很大。至今,崔先生仍然痛斥那是一段黑白颠倒的日子。
    1952年底,崔先生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53年3月初分配至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当时,教师上课的地方离宿舍很远,每次上课来回要走30里路。没有公交车,更买不起自行车,只能靠双腿走路。他借用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句,自况“三十里路尘与土”,非但毫无抱怨,反而以此磨砺意志,锻炼身体。
    1953年,全国各高校院系大调整,东北地区九所师专院校的历史系统一合并到沈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崔先生随系迁往沈阳工作。1958年下半年,沈阳师范学院、东北财经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后成立辽宁大学。崔连仲先生从此定居沈阳,在此传道授业解惑,一直到今天。晚年写下回忆录,先生仍以岳飞自励,取名曰“六十耕耘尘与土”。
    以印度史研究为志业
    1955年,苏联派遣一名世界古代史专家到东北师大组织“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进修班以论文形式结业,崔先生选了自己感兴趣的印度史为专业,写成论文《〈摩奴法典〉所见的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担任论文指导的林志纯先生给打了5分(满分),并评价:“资料虽局限,但分析至用力。”当时资料局限主要原因是外语薄弱所致,他深知研究印度一定要英语过硬。因为有关印度的研究作品大多为英语出版物,印度也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不好会严重影响论文水平。于是,在林先生的耐心帮助下崔先生由浅入深,苦学英语,几个月后就能靠字典读书了。
    他的第一篇印度史研究论文《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发表于 《历史研究》1977年第4期。吴文藻先生为其审稿,认为文章运用阶级观点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所作的分析是成功的。文章发表后,北京大学齐思和先生看过曾拍案称好。武汉大学的吴于廑先生看到文章曾说,这篇文章把凡能用的材料都用上了。20世纪80年代后,崔先生又写文章对印度古代社会中土地制度、奴隶制度、社会性质、古代社会的转型和历史分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论述。他认为古代印度有奴隶制,但不是奴隶制社会等诸观点,受到学术界重视,被作为代表性观点写入当代史学史。
    先生退休后,陆续出版了《从佛陀到阿育王》、《释迦牟尼——生平与思想》、《古代印度文明与中国》、《古代印度帝国时代史料选辑》和《古代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等著作和译作,这些作品都成为研究印度史的必读书目。
    以编著一部通史为目标
    20世纪70年代,世界史学科得到相应的发展,但各地高校仍在用1962年版的《世界通史》作为教材。旧教材已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求,编写一套新教材已成为迫切要求。
    1977年初夏,部分高校学者相约齐聚济南,协商联合编书事宜。会议决定由各高校学者自愿加盟,合力联合编写一部新的四卷本《世界史》。之后经过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召开的三次会议后,崔连仲先生任主编的古代卷基本完稿,并于1979年9月通过了教育部的统一审稿。1980年夏,崔连仲和王阁森两位先生在辽宁宾馆又对文稿作了最后一次统改,然后定稿。1983年,教育部决定将这套教材作为高等学校历史专业教材,由人民出版社统一出版,成为各高校一致认可的最新的世界史教材。这对包括崔先生在内的所有编写人员都是一份鼓舞,这套教材也由民间组织编写上升为国家通用课本。教材在编写或再版过程中,王阁森、孙道天两位先生相继辞世,崔先生承担了大部分校对与修改工作,他的晚年是与这部通史的完善相偕而行的。
    1996年,由于北京大学徐天新等主编的现代和当代两卷增补到 《世界史》四卷本的后面,人民出版社计划进行一次全面修订。修订后这部教材的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四部分贯通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形成一部完整的通史。四卷本的《世界史》也更改为六卷本的《世界通史》。此次调整改动较大,崔先生在古稀之年仍对书稿进行修改并重新撰写导言。2004年7月,《世界通史》再版,以其较高的学术水准收入《中国文库》第一辑。
    这部《世界通史》,从1977年夏天济南会议筹划开始,至今已历37年,其中大小改动不下十次,崔先生作为主编,每次修改必通读数遍。笔者来访前,崔先生仍在对其进行修改。原来已故张树栋先生负责的罗马帝国部分,由于新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而不得不作出调整。人民出版社将于2015年再版,崔先生以90岁高龄重新端坐书桌前,继续书写其中部分篇章。
    崔先生为人为学认真而低调,自称是一名普通的学术耕耘者;他以行动诠释学者的天职,以其一生的丰硕成果开出了一条世界史研究之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