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首位研究生谢德风的史学译著成就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2:11:4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谢德风先生,湖南省新邵县人,1906年4月30日生。1926年下半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不久转入史学系学习,1930年毕业。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在复旦大学史学研究院深造,同时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学习。1931年9月至1940年7月在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及史学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37年以后复旦大学内迁四川北碚)。1940年9月回湖南,先后在大麓中学、文艺中学,同大中学任教。1946年来湖南大学任外文系副教授、教授。1953年院系调整,谢先生被分配到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前身)历史系任教授。1956年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主任,同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谢先生学识渊博,擅长史学,精通英语,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在复旦大学和湖南大学,讲授过英文议论文、文艺学、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等多种课程。到湖南师院后,专授世界古代史和外国史学史课程。谢先生热衷史学著作翻译,在这项有利于史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建设上,成果宏富。30年代曾同余楠秋等人合译过沙比罗的《(欧洲近代现代史)(上海书局1933年版)、季尼的《英国史》(民智书局1933年版)、费西的《美国史》(民智书局1935年版)、司各脱的《史学概论》(民智书局1933年皈)、海斯的《近代欧洲史》(黎明书局1933年版),共200万字。 解放后谢先生更致力于翻译外国史学著作。1956年北京大学杨人楩教授倡议编译《世界史资料丛刊》,谢先生起而响应,邀皮名举、孙秉莹、郭圣铭教授共同编译文献资料《1765-1917年的美国》(三联书店1957年版)。接着完成的译著有[捷克]赫罗兹尼的《西亚细亚、印度和克里特上古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其中13-16章为孙秉莹教授译)、[古希腊]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1979年修订重印,1985年第三次印刷)、[古罗马]阿庇安的《罗马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979年修订重印);阿庇安的(罗马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1985年第二次印刷)、汤普森的《历史著作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汤普森的《历史著作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与孙秉莹教授合译)、布莱斯的《神圣罗马帝国》(与孙秉莹教授合译,199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谢先生又校阅过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再版)、汤普森的《欧洲中世纪史导论》(已交稿商务印书馆)。谢解放后的译著有300万字。 谢先生的译著质量很高,优点有四:译文上乘;评论原著;详加注释;多种附录。 我国在50、60年代对世界古代史的研究甚为薄弱,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可利用的原始文献资料,谢先生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罗马史》这两部合计140多万字的著作译成中文,为我们学习、研究世界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这两部古典史名著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修昔底德是一个尝试揭露历史事件发展真正原因的历史学家,他撰写历史著作的求实精神、一直哺育着后世优秀的历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重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撤战争史》,在他们的著作中多有引述,马克思称赞《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令人感到新鲜”的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版1974年版,笫602页)。阿庇安在其所著的《罗马史》中,从物质基础考察了罗马内战,这项成就是古代其他任何一个历史学家所不能及的。马克思称赞这部《罗马史》很有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版1974年版,第159页)。这两部译著,从研究西方史学史上来看,也很有意义。 谢先生所译的另外两部著作,虽不是古典著作,但也是富有学术价值的史学名著。赫罗兹尼的《西亚细亚,印度和克里特上古史》是作者毕生对古代东方考古学和语言学研究的总结,对于世界古代史的几个重大问题,提供了具体解决的方法。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称赞说:“赫氏名著,体大思精,读此书的人,决不会不敬佩”。(《赫罗兹尼:〈西亚•印度及克里特古史〉》,载《学术月刊》,1957年第1期)。汤普森的《历史著作史》是一部140多万字的巨著,对从上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止的西方重要的历史学家和历史著作做了详细的评述,这部著作与古奇的《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一书并称为本世纪上半叶有影响的西方史学史的著作。谢先生将赫氏与汤氏的著作译成中文,贡献给中国读者,对学习、研究世界古代史及西方史学史有重大作用。 谢先生勤于翻译,成绩显著;赢得了国内史学界、出版界和翻译界的崇敬。1979年在长春召开的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谢先生被推选为研究会学术顾问。“德风先生,生前译著甚多,卓有贡献”,这是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的林志纯先生对谢先生的高度评价(评语见《世界古代史研究》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谢先生生前曾将多部历史著作交由本馆出版,对于我们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这是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对谢先生翻译工作的称赞(见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中译本上卷第一分册,第10页“出版者附言”)。谢先生曾被选入中国翻译家协会主编的《中国翻译家辞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8年版),这是翻译界对谢先生翻译业绩的肯定。 谢先生把翻译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仅翻译西方史学名著,还研究西方史学名著。他为每部译著写的中译者序言,都是颇有见地的论文,在国内对修昔底德、阿庇安及其著作的深入研究,谢先生实开其端。这些论文构成了他对西方史学研究的一部分成果,从中可以窥见谢先生从事西方史学史的研究有三个特点:第一,坚持一分为二地对待史学遗产,既不一概摈弃,又不全盘肯定;第二,阐明历史学家与当代思潮的紧密关系;第三,体现中国特色。(本文有删节,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原为谢德风的同事)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目光四射的史学大家吴天墀先生
- 下一篇:逆境中的学问家——沉痛悼念张金光老师